前言
蓉蓉三個月了,這天爸爸想逗她玩兒,就撓她的腳底,可是她不但沒有笑,反而將她那可愛的小腳趾張開成扇形,這是為什麼呢?
婧婧七個多月了,總想讓大人抱著玩,要是沒人哄著她就不高興,就會哭鬧個不停。媽媽不明白,怎麼這麼大點的孩子就這麼“黏人”呢?
飛飛已經兩歲多了,跟爺爺感情特別好。後來爺爺回鄉下住了半年,回來後飛飛竟然不認爺爺了,爺爺一抱他他就哭。飛飛為什麼不認爺爺了?
小李是幼兒園的老師,她發現幼兒園的小朋友特別喜歡告狀,芝麻小的事情都要告訴老師,小李跟朋友抱怨,這群孩子怎麼這麼難教啊?
洋洋六歲了,他特別喜歡聽媽媽講故事,這天媽媽給他講了一個打碎盤子的故事:小紅想幫媽媽刷碗,結果不小心打碎了一疊盤子;小明趁媽媽不在,想偷吃巧克力,但是他在拿巧克力的時候打碎了一隻盤子。這時,媽媽問洋洋:“小紅和小明他們兩個誰更壞?”洋洋的回答卻是“小紅更壞”。為什麼洋洋不會區分好壞呢?
類似的情形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也給人們帶來了困惑。其實,如果你懂兒童心理學,就不會有那樣的困惑了。
兒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兒童心理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兒童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的科學。它以個體從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歲) 的心理發生和發展為研究對象。描述兒童心理發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兒童心理發展的原因和機製、解釋和測量個體差異、探究不同環境對發展的影響、提出幫助和指導兒童發展的具體方法等這些都是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兒童心理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可以預知他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就人類個體心理的發展來看,從出生到成熟的這一階段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階段是個體生長發育最旺盛、變化最快、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是接受教育最好的時期。“孩子身上無小事”,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終身的遺憾。
賓賓是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但是老師發現賓賓上課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發言時經常口吃,而且動作也極不協調,明明東西在左邊,他卻用右手去拿。為此,爸爸專門請教了專家,專家告訴爸爸,賓賓患的是感覺統合失調症。原來,賓賓剛會爬的時候媽媽擔心會摔著,就把賓賓用被子、枕頭給圈起來,不讓他到處亂爬,於是導致了賓賓感覺統合失調。
生活中,由於父母的疏忽導致孩子發展障礙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一旦錯過了兒童成長發育的關鍵期,以後再怎麼訓練也為時已晚,難以達到正常的水平。如果我們掌握了兒童各個年齡階段應具備的心理特征,我們就能掌握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主動權,為更快、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兒童服務。基於此,我們編寫了《30天精通兒童心理學》這本書。翻開本書,你之前的疑惑會在書中一一找到答案。
本書全麵闡釋了兒童心理的發生和發展。書中不僅有兒童心理發展方麵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大量的教育學、生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等方麵的研究成果。全書共有十章,第一至第八章分別從生理發展、認知發展、言語發展、智力發展、情緒發展、個性發展、社會性發展、道德發展等方麵介紹了兒童在不同發展時期的心理發展情況,第九章介紹了兒童發展中的障礙與問題,第十章介紹了兒童心理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本書融專業性、知識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於一體。書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貼近廣大讀者的現實生活,能夠讓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理解兒童心理學的理論。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適用於普通大眾。
希望這本書能夠為家長、教師以及心理科學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