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稻盛和夫也是國人之師(2 / 2)

由於學者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歪了,於是為名、為職稱而奮鬥,而不是為教好學生。

再說咱們企業。追求什麼?做強做大!如何做強做大?就有問題了。正像稻盛先生所說的那些現象,單純為掙錢,追逐名利,於是走上歪路。

早期中國企業家追求什麼?追求政治待遇,並為此紛紛栽了跟頭。而現代企業家追求什麼?追求無暴不富。這裏試舉兩例:最大家電渠道商國美的老板、中國首富黃光裕三罪並罰,初判14年;著名超市企業物美集團老板張文中更被判18年。他們都與追求暴富而行賄有關。

兩個時期,兩種思維方式,都是兩個字:“浮躁”。如果他們能像稻盛先生那樣把“人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辦事業?”這些根本問題落到實處,成為每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出發點和言行準則,結局必然不同。

稻盛哲學在指引我們改變活法

“因此,就需要從改變思維方式下手,實現180度大轉變”、“深刻感受人生,提高人性,修煉靈魂,實現不斷完善自我的目的”。這就是稻盛先生“德盛於才”的基本理念。

這一思想集中表現在他的成就公式上:

人生成就=思維方式(-100~+100)×激情(0~+100)×能力(0~+100)。他認為思維方式是真正決定人生的主要因素。

我在“人為什麼活著”、“人應怎樣活著”方麵看過不少書,其中包括宗教,但都不外乎規勸人要從善,但從善有同情、憐憫、施舍之意,而我們追求的並不是公益事業,因而與此有別。我同意IBM運營戰略首席顧問白立新博士說的:“‘自利則生,利他則久’就是稻盛的經營哲學”的結論,也就是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基本人生觀、價值觀。大到國家,小到家庭無不如此。即使自己的家庭親人與所在單位的同仁也要按此辦事,無不和諧,無不皆大歡喜。

我們看看,受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誰?一是家庭;二是職工。因此,我們很多老板現在觀念改了,不再把單獨強調“客戶是再生衣食父母”叫得震天響,更不是“股東利益萬歲”!幾年前,國家曾派很多企業主管去西方培訓考察。回來後,我求教一位老總“什麼收獲最深刻”時,他頭一句就說:“為股東服務。”可是現在,我們本著稻盛和夫的思想,應該說“職工至上”,“為職工服務萬歲”。因為隻有職工心裏想著你,你一聲令下才能一呼百應,自然客戶、股東的利益也就都有了。如果職工離心離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何談客戶與股東的利益?我至今記得去年我們懇談會邀請稻盛先生與張瑞敏對話一結束,78歲的稻盛先生就下講壇直奔大廳,去看望他在展廳的職工,談話問候。“職工至上”不是一句空話,是滲透到潛意識中的習慣。

世界上的真理無不是簡單又可行的。從做人到做事做企業,稻盛先生都是我們真正的好榜樣,是我們真正的思想大師。過去政治思想工作“假大空”使思想工作走錯了路,但這不等於思想工作應該不做!最近,全國召開人才會議,胡總書記、溫總理已把人的工作說到極致,下麵就是我們具體怎麼通過思想工作,校正價值觀、人生觀這個意義深遠的大工程了。

我在此呼籲:麵對當今亂世,萬心浮躁,不講公德,一心為錢為權奮鬥,利權熏心的世界,我們每人為公益公德打根樁吧!

(相關內容參見本期特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