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災中的大清王朝,因當接盤俠而加速滅亡(1 / 2)

股災中的大清王朝,因當接盤俠而加速滅亡

獨家策劃

一、橡膠神股,

泡沫終有破滅的一天

20世紀初,隨著歐美汽車業的發展,國際橡膠市場十分紅火,橡膠供不應求,國際橡膠價格大漲。不少人看到投資橡膠有利,紛紛在南洋成立橡膠種植公司。此時,上海也出現了許多真真假假的橡膠公司,它們在上海積極發行股票。

這火熱的股市,讓一個叫喬治·麥邊的英國人動起了歪腦筋。

麥邊家世不明,青年時期在英國本土混不下去,千裏迢迢去了香港,在一家英國銀行打工。後來他辭職單幹,成立了以航運及煙草為主業的麥邊洋行,迅速暴富。

1903年,麥邊把他的郵船和碼頭,以250萬日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了日本郵船會社,從此麥邊洋行轉入了金融界。

1903年,麥邊在上海組建了一家藍格誌拓殖公司,說該公司在南洋種橡膠樹、采石油、伐木材,賺了大錢,以誘騙中國人買該公司的股票。該公司的股價也一路走高,100荷蘭盾(約合中國銀60兩)麵額的股票,市價竟被抬至1000兩。真是一隻神股,可以說誰買誰發財。

麵對高額利潤的誘惑,大批人參與到橡膠股票的擊鼓傳花遊戲中,錢莊、票號也參與其中。

本土錢莊中,正元錢莊老板陳逸卿表現最為瘋狂,傾出自己的全部家當,還挪用錢莊的大量資金,向外國銀行借貸,所有的錢都用來套購橡膠股票。越來越多的人卷入汪潮之中,普通職員甚至平民,也將發財之路賭在橡膠上,職員賣掉西裝,小姐賣掉鑽戒,太太賣掉皮鞋,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橡膠股。

美帝就在這時候果斷出手——巴西橡膠園主產區鐵路臨近竣工,於是美國宣布限製南洋像膠進口。倫敦股票交易所中,南洋橡膠股霎時間大跳水,上海的藍格誌股票也應聲狂跌。

橡膠股票的泡沫破裂了。麥邊在股票狂漲之時,就先行一步推出了各種金融創新,包括股票分拆和分期付款等,平安無事地度過了股災。但其他人就沒這麼好運了。

1910年7月,正元、兆康、謙餘三個錢莊倒閉,引發上海金融業的倒閉風潮。10月8日,隨著上海源豐潤銀號及其在各城市分號的倒閉並虧損公私銀款達2000餘萬兩,金融危機迅速傳播到全國主要商埠,如寧波、福州、天津、北京、武漢、北京、廣州。倒閉名單越來越長,演變成一場空前大災難。

二、股市崩盤,

懲罰貪官卻是投鼠忌器

就在上海正元、兆康和謙餘三大錢莊倒閉後不久,上海官方迅速地控製了錢莊賬本和當事人,開始查賬。

卻不承想,這一查,卻把個大清帝國,活生生給查死了。

這三家錢莊背後,都有同一個人的身影:川漢鐵路總收支施典章。

施典章是光緒二年的進士,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初五(1905年9月3日),奏派為川漢鐵路總公司總收支及上海辦事處保款委員。

總收支官雖不大,實權可不小。川漢鐵路總公司改為商辦後,決定將已籌股本的一半即350萬兩白銀,交給施典章在遠離監控體係的上海炒股和放貸保本獲利。施典章坐擁350萬兩白銀,成為上海灘叱吒風雲的施總。

正當施典章做著川漢鐵路功臣,名利雙收的美夢之時,上海股市徹底崩盤,施典章等人的貪腐罪行露出水麵。朝廷立刻派出專案組調查此事。

案情並不複雜,施典章貪腐罪行證據確鑿。接下來就是怎麼處置這個貪官了。

專案組的態度是,板子重重地舉起來,再輕輕地撓一撓——施典章被勒令退賠虧挪各款,收繳非法所得,罰金一萬,交由地方官監管,一俟罰金繳清,即可釋放。

這不叫處罰,說獎勵還差不多。專案組為何如此輕描淡寫?難道是因為施典章的後台太硬?

雖然施典章在官場上混了多年,但他其實啥後台也沒有,就是川漢鐵路這個攤子太爛,不知有多少人想對這個爛攤子下刀子割腐肉,可稍有不慎,後果堪虞啊!專案組也不想去碰這個燙手山芋。

三、穩定民心,

朝廷咬牙做了接盤俠

川漢鐵路攤子之爛,儼然已經成為清帝國的一枚不定時炸彈。愁得滿朝文武,欲哭無淚。

四川雖說是天府之國,但以當時的財力,獨立修建鐵路,還是太不現實了。但有人知道修路是肥差,就大打愛國悲情牌,不停反對列強幹涉,要求自行集資興建。

籌辦者盯著的是四川百姓。百姓雖窮,尚可刮肉,於是在各地設立租股局,對農民強行征股,比如,南充等地以50兩銀子為大股,但農民斷無可能繳得起大股的,那就再把大股切割為5兩一股的小股,農民繳了5兩銀子,隻能拿到張白條,官府承諾,等湊足了50兩銀子,就可以享受真正的股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