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維民主義的起源(2 / 2)

“喚醒國民的辦法有很多,並不一定要靠鮮血,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國民意識,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提高他們自覺為了理想而奮鬥終生的覺悟。”

剽竊的誘惑確實很大,唐大導師這一刻完全沉醉在其中,他甚至已經發揮出了小胡子的一成功力。

“華夏的領土由我們的先輩用熱血和生命換來,決不能喪失在我們手中,若誰有覬覦之心,我們就要堅決的粉碎它,不要在乎障礙的強大與否,隻需在乎我們自己的決心與勇氣。”

“你們是華夏的未來,華夏領土完整與否,人民受欺辱與否,根本不取決於列強,更不取決於滿清朝廷,而是取決於你們。你們必須牢記你們的使命,用自己的熱血、犧牲來換取華夏的未來,來換取華夏的主權完整、換取國民的昂首挺胸,你們沒有借口回避時代賦予你們的使命。”

“革命不是去簡單地革誰的命,而是推進政治變革與進步,推進文化的複興與創新,推進經濟的發展與壯大。千萬不要把革命簡單化。”

“在你們看來,革命的目標是推翻滿清朝廷,我要告訴你們,這隻是第一步而已,隻是簡單地將阻礙華夏複興的絆腳石推開,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領導華夏複興的千秋偉業嗎?”說到這裏,唐大導師已完全是聲色俱厲的申斥了。他已進入了自己完全意料不到的一個境界,或許暴露出了小憤青的本質吧,他的終極目標已經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又或許是對自己努力那麼久,卻始終未能成功地融入這個社會的一種宣泄,在這個社會,他始終不敢主動去接觸官府,雖然不怕,但他真的擔心那些人問他的辮子,這可是‘不留辮子不留頭’的大清國啊,所以他一直以一種鴕鳥心態引導自己的生活,是一種‘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的心態來生活。

可在這個官商不分的大清國,沒人能完全脫離官府而獲得成功,之所以宋煒臣等人能混得如魚得水,而唐漢卻不行,甚至在暴打了日本人後又當起了鴕鳥,因為他擔心日本人告官,官府派人來調查,一送官府,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就難說的緊了。

“我看你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你們的力量完全不夠,或許能趁這個腐朽的帝國慢慢衰落之際,給予其狠狠一擊,讓其轟然倒地,但是,然後呢,然後怎麼辦?讓這個苦難深重的民族陷入無休止的內戰或分裂,還是讓列強順理成章的奴役這個民族?所以說,隻有當你的力量能徹底碾碎各種阻礙,能順利地接管這個龐大的國家,迅速恢複社會秩序,恢複民眾生活水平,那麼,革命才是有意義的,才能真正帶領這個民族走出苦難,締造輝煌。”

“華夏民族過去數千年來一直站在世界民族之巔,為什麼?因為有無數的蓋世英傑用他們的智慧、鮮血來捍衛,他們從不依靠外力,靠的是華夏民族一顆不屈的心,什麼聯日拒俄,那完全是引狼入室,過去拿了我們的,就得給我們還回來,過去殺了我們的人,就得讓他血債血償,就似冉閔大帝那樣,殺盡五胡,殺出我們華夏民族的朗朗乾坤。”唐大導師本是個罵街的好手,說到現在,已經是麵目猙獰,昂貴的小葉紫檀書桌被拍的山響,而呂大森和程文衝兩人猶自渾然不覺,就似兩個乖巧聽話的學生般,正認真地聽著唐大導師的高論。

“隻能是在積攢足夠的力量和經過充分的準備後,才能發動一場摧枯拉朽的個革命,然後建立起真正屬於華夏民族的國家,由我們自己主導的,不受列強欺辱的國家。”

“。。。。。。”

四道基情四射的眼神來回掃蕩著唐大導師的臉龐。這些話真的是從這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小夥子嘴裏說出來的?孫大炮的三民主義,那也是經過千錘百煉,經過十數年革命經曆總結出來的,比起空泛的三民主義,這個年輕人的革命目標更宏偉,革命對象更清晰,對革命的理解更深,更有震撼效果,更能蠱惑人心。雖然還沒係統化,但稍加提煉,肯定更具指向性。關鍵的是眼前這個小導師,才二十來歲吧,這也太妖孽了,如此年輕,如此豪富,如此魅力四射,對革命的理解如此深刻,對華夏民族如此飽含深情。完全具備革命領袖所必備的所有條件啊,雖然生活過於奢靡浪費了一點,但瑕不掩瑜不是。

呂大森和程文衝就在唐大導師的咆哮中折騰了快兩個小時,直到科勒爾夫人喊他們吃飯,這場偉大的革命理論課才算是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