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已在一片夏熱當中,喧囂溽暑實在難耐,達官貴人不敢下轎頂日行走,而黎民百姓也是搖扇擇蔭勞作,沒有敢在炎炎烈日之下多呆片刻的。
這日午時仍酷暑當頭,一盞茶的功夫之後,烏雲密布,似乎傾盆大雨即將降臨,卻又遲遲不下。隻見一匹快馬飛奔於馳道上,叩開了長安的城門,直朝玄武門奔去,接著又多了幾騎,共赴盛王府。
此時孟茹正和曉瑩、翠蘭在院中槐樹下剝新摘的蓮蓬子,打算以此作羹來消消溽暑。正嬉笑間,聽得院外一陣淩亂的馬蹄聲至門前而止,三人都閉口側耳傾聽。接著有人急敲門環,門丁馬上來報,說來人有急事要見王妃。孟茹有些莫名的恐慌。
來人之中有濟王李環,他上前道:“王兄身遇不測,已經身捐國家,還望王妃節哀順變!”
孟茹聽到此話,如雷擊頂,退卻了幾步,竟然站不住腳來。幸好有曉瑩和翠蘭上前扶著,才勉強站穩。
李環又道:“王兄的靈柩明日到達長安,請王妃做好準備接柩!”
孟茹說不出話來,隻是嘴唇囁嚅著迷迷糊糊地點了幾下頭,算是回答了李環。她覺得口渴頭暈,四肢無力,頭裏一時想不起任何事來,竟是一片空白。
李環覺得不便久留,囑咐了曉瑩幾句,便領人走了。
孟茹突然經這一打擊,起初心腦完全麻木,對此好半天才反應過來,仍然隻是覺得全身乏力,之後,痛楚才漸漸漫上心頭。她安靜地閉著眼,淚流滿麵。曉瑩和翠蘭陪在一邊,為她頻拭淚眼,羅帕都濕掉了好幾塊。
前些時日難產失子,孟茹已經哭幹過眼淚,這回為了李琦,她又是淚如泉湧,直到完全幹涸。
現在盛王府內已經亂得一團糟,眾人手忙腳亂,忙東忙西,卻又不知道都在忙什麼。說是為明天接李琦的靈柩作準備,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準備,隨便縫製了幾身喪服算是了事。他們偶爾有事去請示孟茹,但見她悲傷至極,呆滯在那裏一言不發,他們趕緊退下了。後來索性有事眾議或自作主張,不再來請示她了,因為知道她現在什麼也聽不進去,跟她說了也沒有用。
自聽到這一噩耗之後,孟茹心神恍惚,寢食不能。白日裏烏雲密布的天空,晚上雲散之後卻又月明星稀。星月交輝,夜白如晝。這是蟲子的白晝。夏蟲高鳴,此起彼伏,一方唱罷一方登場,在孟茹聽來,都是一曲曲挽歌。孟茹就在蟲子這歌唱中站了一宿,直到早晨曉瑩來,她才意識到自己的腳麻了,由曉瑩扶著走了幾圈才能獨自走路。
卯時太子李豫和濟王李環領了一些官員來,盛王府的人便披麻戴孝地與他們一起出了城。
又是烈日當頭,天空幹淨明亮,一塵不染,一片雲的影子都沒有。好像老天故意要為難這群人似的。
等了半天,不見李琦的靈柩,太子和李環那些人已經躲到了樹蔭下,不知從什麼地方拿來了幾把碧色大芭蕉扇,由幾個侍女搖著。隻有盛王府的人還頂著酷暑在官道上站著,個個大汗淋漓,澆濕了地下的泥土,像下過雨一樣。
過了兩個時辰,李琦的靈柩還是沒有來,路旁草叢裏的蟲子都熱得懶得開口了。太子李豫讓人送來了茶水,幾人喝了,隻有孟茹滴水未進。孟茹對曉瑩等人道:“你們要是累了就擇個地方休息一下吧!”
見孟茹沒有去休息,他們也都沒有誰敢去休息。
這時官道上有人騎快馬馳來,隻聽得噠噠噠噠的一陣馬蹄聲響,那人那馬就近來了。所有人心裏都有些期許,以為李琦的靈柩就應該在後麵了。但那馬是傳遞戰報的,飛速奔過去了,隻是馬上的士兵轉頭多看了他們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