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心理發育提示
對寶寶的啼哭要立即做出反應
這個階段的寶寶隻能用單一的語言方式——啼哭,並通過這樣那樣的啼哭節奏來和世界溝通。因此,對於寶寶的啼哭,媽媽要及時做出反應。媽媽應該明白,自己就是寶寶的全部世界,啼哭是寶寶跟這個世界唯一的交流工具,假如媽媽毫無反應,寶寶就會產生挫折感,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
假如寶寶的要求總能被及時、充分滿足的話,寶寶就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安全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相反,如果寶寶的要求沒有得到及時的滿足,他就會感覺不安和恐懼,從而對這個世界產生負麵認識,並產生乖僻的性格傾向。而且,寶寶會因此哭得更頻繁。這種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對母子關係也會造成負麵影響。
不要寶寶一哭就喂奶
有的媽媽隻要寶寶一哭就喂奶。由於寶寶的消化器官還沒有發育好,所以在一天中需要分多次喂奶。雖然很多時候寶寶哭的確是因為肚子餓,但不能寶寶一哭就盲目地喂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發育程度還沒有達到能夠體會飽脹感的水平,不管肚子有多飽,隻要吃到奶,他就會本能地吸吮。可吃奶過多,會導致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引起的不適,會使他哭得更厲害,由此產生惡性循環。所以當寶寶啼哭時,先要確認他是不是想讓人抱了,是不是需要換尿布了,是不是哪兒碰疼了等,排除了這些情況之後,再給他喂奶。
本月全腦開發重點
手的運動
把寶寶平放在床上,讓他自由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指。給寶寶做手部按摩,輕輕撫摩寶寶的雙手,按摩手指,不斷引起抓握反射,輸入刺激信息。當你用手指或細棒接觸寶寶的手掌時,他的小手能握住不放。
逗笑
從出院的第一天起,父母要經常逗寶寶笑。20天左右,寶寶學會在父母逗樂時報以微笑,這與寶寶在睡覺時臉部肌肉收縮的笑不同。父母逗樂是一種外界刺激,寶寶以笑來回答,是寶寶學習的第一個條件反射。
微笑與溝通
在寶寶情緒好時,母子麵對麵,相距約20厘米,寶寶會緊盯著媽媽的臉和眼睛。當目光碰在一起時,和寶寶對視進行無聲的語言交流,同時做出多種麵部表情,如張嘴、伸舌、齜牙、鼓腮、微笑、吐泡泡等。
抬頭
豎抱抬頭。
喂奶後,豎抱寶寶使頭部靠在父母肩上,輕拍幾下背部,使其打個嗝,以防吐奶。然後撤掉對頭部的支撐,讓頭部自然直立片刻。每天4~5次,以促進頸部肌肉的張力。
俯臥抬頭。
寶寶空腹時,將他放在媽媽(或爸爸)胸腹前,並使他自然地俯臥,把雙手放在寶寶脊部按摩,逗引他抬頭。
視力集中
在寶寶臥位的上方,掛一件使之感興趣的、能動的物體,如彩色的花環、氣球等。每次掛一件,定時更換,最好是紅色、綠色或能發出響聲的玩具。觸動這些玩具,能引起寶寶的興趣,使他的視線集中到這些玩具上。每次幾分鍾,每天數次。
媽媽的愛,很重要——心理發育
剛剛出生的寶寶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嶄新開端,全家人為此忙亂不已。寶寶那麼一小點兒,那麼柔弱,媽媽不由得要擔心這個小生命是否足夠堅強。媽媽別擔心,在未來的歲月裏,這個小家夥即將展示他的強大力量。但是,要以媽媽的愛毫無保留為前提……
媽媽怎麼做
多與寶寶對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寶寶大腦有上千億的神經細胞渴望著從“窗戶”獲取信息。有資料表明,被母親多加關注的寶寶安靜、易笑,這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礎。
多與寶寶說話。
小寶寶的耳朵是他的第二個心靈窗戶。當小寶寶醒來時,媽媽可在寶寶的耳邊輕輕呼喚寶寶的名字,並溫柔地與其說話,如“寶寶餓了嗎?媽媽給寶寶喂奶。”“寶寶尿尿了,媽媽給寶寶換尿布。”等等,寶寶聽到媽媽柔和的聲音,會把頭轉向媽媽,臉上露出舒暢和安慰的神態,這就是寶寶對媽媽聲音的回報。經常聽到媽媽親切的聲音,使寶寶感到安全、寧靜,也為日後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礎。
多給寶寶溫柔的撫摸。
小寶寶的皮膚是他第三個心靈窗戶。皮膚是最大的體表感覺器官,是大腦的外感受器。溫柔地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爸爸媽媽的手,默默地傳遞到寶寶的身體、大腦和心裏。常被媽媽撫摸及擁抱的寶寶,安靜、聽話、性格溫和。
獨特的個性——心理發育
從一出生,不同寶寶的行為就有很大的差別,比如有些寶寶喜歡安靜,這些寶寶父母哄哄拍拍就能安靜下來,而有些寶寶卻無法撫慰。針對寶寶的個性,媽媽需要花點心思,細心觀察並做記錄,多了解你的寶寶,也有助於實施你的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