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預防消極情緒,走向積極人生(2 / 2)

(4)攻擊性行為

“語言能力有限的兒童減輕壓力的惟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負他的夥伴。孩子的憤怒可能源於心情壓抑。”這就是阿利瑟·所特稱的“碎餅幹現象”——一個兩歲的孩子不大可能由於得到一塊碎餅幹而感到不安,隻是將其作為借口釋放早晨鬱積的沮喪心情。父母應該盡量少告訴他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否則隻能增加他的壓力。孩子需要無憂無慮的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過度憂慮

孩子看到新聞中災難的報道而害怕颶風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樣,學生害怕臨近的考試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們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們越感到軟弱無助,害怕的東西就越多。

(6)說謊和欺騙

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有時會撒謊,但他們經常並不知道他們行為的後果。大一點的孩子在已經能夠分清真假的情況下也會撒謊,這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受到很多的壓力。

8歲左右的孩子更關注自己在學校的表現。10歲的時候他們會有諸如“別人喜歡我嗎”這樣的社交考慮,歸根結底,他們想取悅於父母,擔心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如果承認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他們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就編造了一些父母喜歡聽的話,讓父母高興。

(7)拒絕吃飯

一些挑食的孩子胃口小,沒有食欲;另一些在飯桌上明確表示不喜歡某些飯菜,但最終他們會吃掉喜歡的飯菜;而對於可能患有飲食紊亂的孩子,他們就幹脆不去想自己餓不餓。如果孩子談到飲食,簡單地把食物分成“好的”和“壞的”,或過量運動以“燃燒脂肪”,這可能意味著你的孩子正在試圖通過一種不健康的方法控製自己的身體,從而達到控製壓力的目的。

消極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父母要讓孩子遠離消極情緒。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極大,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在孩子麵前保持良好的情緒。父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時憂愁抑鬱,有時大發雷霆,有時還會傷心哭泣。如果父母產生這些情緒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地避開孩子,不要當著他們的麵發泄。

反之,快樂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這兩者不同的是,快樂的心情是暫時的,有起有伏;而快樂的性格是長期的,比較穩定。一個人擁有一時的快樂心情是比較容易的,而要擁有一個快樂的性格就不是那樣容易了。但是性格是可以培養的,父母應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樂天派,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