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讓孩子吸取教訓才能避免不斷闖禍(2 / 2)

這件事當時我看了感觸很深。要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父母肯定就會出來親自收拾殘局,然後代孩子向主人道歉,而不會要孩子做任何事情。雖然父母代孩子向主人道歉並不是什麼錯誤,隻是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孩子沒有機會接受教訓,並且喪失獨立性和責任感。孩子在外麵闖了禍,父母不在場,因而父母不知道,於是別人的父母找上門來告狀,這也是常有的。在外人來告狀時,孩子也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害怕自己的父母責罵,而不敢承認,甚至躲藏起來,一種是怯生生地承認了錯誤。

不管怎樣,當外人來告狀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而熱情傾聽受害人父母或本人的申述,然後當著孩子的麵弄清實情,應該向對方道歉的,應吩咐孩子向對方道歉,當然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認錯後,也應向對方父母道歉。損壞了別人的東西,應該在道歉後照價賠償,或者該付醫藥費的,就應該支付醫藥費,以此來教育孩子正確對待事物。這是正確的態度,也是不少父母所采取的態度。

但是應該看到,在我們的周圍,也有不少的父母不是采取教育自己子女,向對方道歉的態度,而是采取護短的態度。事實上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別人的孩子,或損壞了人家的東西,他不但不責備自己的子女,不教育自己的子女,反而認為對方來告狀是錯誤的,認為孩子在外麵打架或做別的事,與他無關。甚或強詞奪理說:“我的孩子也挨了打。”或者“那東西根本不是我孩子打壞的,我孩子絕不會去損壞你家的東西!”

這樣護短的結果是孩子在外可以做壞事不負責任,於是越學越壞,並且做壞事的膽子也越來越大,公然喊叫:“你去告訴我父母好了,他們根本不會相信!”後果當然不堪設想。

近10餘年來,中國台灣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在一所大學裏,我們發現這些犯罪青少年多是家庭中受父母溺愛、放縱,而在外惹了禍時,父母又總是維護自己的孩子,不分是非,反責怪對方。

此外,孩子在外麵玩兒,有時被一些大孩子或特別霸道的孩子欺侮了,奪走了玩具,被打得鼻青臉腫或摔得鼻青臉腫,而哭哭啼啼跑著回家來,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小學生中,相當普遍。這時有的母親心疼自己的孩子,又恨自己的孩子在外麵惹了禍,便鬧著要去找欺侮她孩子的孩子算賬,或者罵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打他呀!下次他再欺侮你,你就還手!”

仔細想一想,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算賬和報複,隻會使孩子間的打鬥越來越厲害,而且可能使無意的傷害轉變成有意的傷害。

所以在出現這種不愉快的事情時,父母最好能保持冷靜,傾聽孩子的申訴,幫助孩子洗傷擦藥,教導孩子以後盡量避免與那些頑童玩耍。同時,也可直接找欺侮了自己孩子的孩子問明事情真相,勉勵孩子們和睦相處,不要打鬥,以免事態擴大,結成冤家。當然,必要時還可以找對方父母,共同進行教育。但應注意一點,那就是找對方父母,不隻為了算賬而是要冷靜友善,以共同合作教育雙方孩子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