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成很是謙虛的問道:“周頭兒,給我們說說這個吐火羅文的來曆唄,也好對後麵的情況有些參考意義。”
周宇開啟他那如同圖書館一般的大腦,漸漸道出這吐火羅文的來曆和典故。原來第一份吐火羅文書寫的手稿是在公元1890年在中國境內被發現的。
英國軍官鮑威爾在新疆庫車發現古代樺樹皮的吐火羅文寫本。在之後的近二十年中,大量的吐火羅文文獻被西方探險隊發現,緊接著被帶出了曾經中國西北這片誕生、養育並最後埋葬了這個文明的幹旱盆地。
吐火羅文的手稿大多是以佛教內容為主題的,包括了大量的《本生經》經卷以及闡釋佛教思想、教誨和戒律的著作。也包含了一些醫學和巫術的報告等等。
吐火羅語是原始印歐語言中的一種獨立語言。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這種語言的殘卷。後經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吐火羅A(焉耆語)、吐火羅B(龜茲語)。
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時間可能在6~8世紀之間。後來隨使用者逐漸為我國維吾爾部落同化,這種語言也就最終走向了滅亡。而青石門上的這“長生門”三個字就屬於龜茲語語係。
龜茲語在曆史上屬於小月氏國的國語。而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地方距離曆史上的小月氏國境內,所以從時間、地點、人文上都符合月氏國的條件。
由此可以推斷,這個地下建築應該是小月氏國的國王或者某位族長特意修建的!聽了周宇這一番解說,大家似乎對這個月氏國修建如此龐大的地下建築又多了幾份敬畏。
王誌成說道:“那麼我們剛才在那個溶洞中發現的石頭祭壇也是這個小月氏國所修建的?”
周宇搖搖頭說:“這不可能,那個石頭祭壇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結構但是從李夢瑤的描述上來看,我覺得應該是史前文明,也就是說屬於石器時代或者新石器時代的產物。
而這個月氏國的地下建築隻是碰巧和它處於同一個地下溶洞結構中,而且我猜測,很有可能是由於月氏國的先民發現了這個石頭祭壇遺跡以後才在這裏重新修建了這個地下宮殿。
之所以說是地下宮殿,是因為它沒有一般陵墓的組成要素。從現目前發現的結構來看,很像是一個秘密的地下祭壇。”
王誌成腦子有些不夠用,他驚訝的說道:“又是祭壇!哎~~上一個祭壇差點我們全栽在裏麵,這個要還是個祭壇,又不知道還有些什麼幺蛾子再等著我們…..”
周宇看著王誌成的臉,意思是我講完了。對於技術人員來說知道的都告訴你們了至於怎麼行動那就是你們行動組的事情了。
現在就是等著行動派幹活的時候了,技術派現在最適合的位置就是退居二線等待下一次的精彩亮相。而程浩然此時正用無限羨慕的眼神,崇拜的看著周宇。
在他眼中周宇就是技術科最NB的大拿,那個成天不幹活還牛逼哄哄的大頭兒,他見都沒有見過,其實在技術科裏,天天能夠見到就是周宇。
程浩然聽說在他上麵還有個一大頭兒,但是從來也不見人影,甚至於連這個科長的辦公室都不知道門朝哪兒開,隻是有一次聽老隊員無意中談起時說是叫做……“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