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擺在王誌成麵前的困難是剛才的爆炸導致暗河水道完全堵塞,更加糟糕的是最後一個氧氣瓶也用光了,進行水道清理沒有氧氣瓶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誌成找到吳正濤和張德寬,請教他們的意見。吳正濤無言以對,他的設備全部都在對岸。
張德寬說道:“在我的背包裏還有一個為便攜式氣瓶充氣的氣泵,但是氧氣瓶中如果填充的是普通的空氣的話,使用時間是很短的。”
空氣中能夠可供呼吸氧含量不足1/5,最多能夠堅持20~25分鍾的樣子。很顯然這麼短的時間裏是無法完成尋找水下通道的任務的。
吳正濤說道:“我當時探查的那個通道,遊了15分鍾左右也沒有找到出口,就算那個水道通到這裏,憑借一個空氣瓶也沒有可能回去。”
一時間情況陷入了僵局,現在的情況讓王誌成有點無所適從。於是他召集趙廣亮、周宇、楊萬濤和張偉一起來商議對策。趙廣亮主張借助僅有的一個氧氣瓶輪流作業挖通暗河水道。
而楊萬濤和張偉則認為從科斯特地貌的結構特點來看多條水路交彙的可能性很大,建議搜索其他的通道。周宇則依舊保持著沉默的狀態。
王誌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思考良久。決定先對坍塌的暗河進行一次探索,根據坍塌的情況再做打算。張德寬已經將氧氣瓶中充滿了空氣。吳正濤背著氧氣瓶便消失在了暗河之中。
很快便有了消息,但是這個消息卻讓人高興不起來。暗河中坍塌的麵積很大。大量的岩石在爆炸後堵塞在河道中,單純憑借人力一時間根本無法清理,看來這條路走不通了。
現在隻剩下一個辦法,王誌成將所有會點水性的人都召集起來,集體下水尋找新的通道。吳正濤向大家說明,這種通道有一個特點,就是水是從通道中流入到暗河的,而不是暗河裏的水流入通道。
根據這個特征,眾人在十多次下水以後。找到了大大小小五六個通道,經過吳正濤和張德寬共同確認,最後鎖定了一個通道。這個通道的特點:洞口比較大能夠容一人通過,水流是流出的,水流的速度與坍塌暗河的流速相當。
接下來就是危險的水道探查工作,關於誰去這個問題上,吳正濤自告奮勇的站了出來,說道:“還是我去吧。”
大家都不由的為這個精瘦精瘦的家夥感到擔心,可是看到在一旁直喘氣的張德寬,王誌成還真是不敢指望他什麼。氧氣瓶中重新充好了空氣。
根據剛才的使用經驗,充好一次氣可以使用大約25分鍾的時間。而一個正規充好氮氧混合氣的瓶子,按照成年人肺活量潛水20米深度來計算,至少能夠使用40分鍾以上左右。
吳正濤做了一會兒活動,又喝了幾口李雲飛遞過來的燒酒,渾身都暖和多了。給大家揮了揮手便走進暗河的水中沉了下去,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
吳正濤看了看氧氣瓶上的壓力表,顯示刻度為200bar(bar:巴,壓力單位。 1巴 約等於 1公斤)。入水後他並沒有馬上呼吸,而是憋著一口氣迅速的向暗河深處遊去。
在潛水手電的燈光下,四周都是一些突兀的岩石,被水流長期衝刷變得無比光滑。水道的上方並沒有鍾乳石,這說明這條水道常年處於滿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