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組合作為語文教學添助力(1 / 2)

小組合作為語文教學添助力

教學劄記

作者:鄭冬梅

一、 正確分組、合理運作是前提

從教以來,筆者所帶班級人數一直比較穩定,在40~50人之間,一般的做法是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以每5~6人為一組,將全班分為8組左右。分組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同學們的性別、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男女比例等情況,每組之間實力要盡量均衡,否則就失去了競賽的前提。

分好組之後,每組選好一名組長,組長必須是品學兼優的,是本組的領頭羊,負責全麵工作,做好量化評比分數記錄工作,為每周一次的班級評比提供依據。還要選出一名紀律監督員,負責本組的紀律管理,尤其是討論時,要督促本組成員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分好組之後,還要給每位同學編號。小組分好之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和得分,隨時調整組長和組員。

二、 增強小組集體榮譽感,加強競賽是保證

分好小組之後,如何讓小組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呢?如何讓小組之間互相競賽呢?這就要語文教師多想辦法了。筆者的做法是實行量化評比,將同學們的各種語文學習表現都量化成分數,8位小組長輪流,每人負責一周的記分工作。作文、讀書筆記、演講、課文背誦、默寫、考試分數、上課回答問題的表現等等,都有對應的分數和操作方法,經過教師的幾次講解和培訓,同學們都訓練有素,操作得法。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默寫,老師頭一天布置好任務。第二天早自習上課,老師一說開始,同學們打開聽寫本,迅速默寫完畢;隨著老師“互換”的口令下達,相鄰的小組之間馬上互換作業,開始批改,幾分鍾後批改完畢,自動換回;然後教師統計分數,根據量化評比的規定,全對同學可以加分,組員很快把自己的得分報給組長,組長依次報給值周組長,值周組長在記錄本上做好記錄。默寫有錯誤同學,下課以後主動找各自組長進行重新默寫,整個過程清晰、流暢、高效。再比如作文和讀書筆記,根據教師的打分對應量化評比分數,組長統計好後,也是報給值周組長做好記錄。這樣,每周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分數,每周利用周一的早自習時間評比一次,對於得第一的小組,要運用多種手段加以鼓勵與表揚,比如發放一些教師自己製作的小書簽等禮物,拍了照片傳到學校網站,給家長發短信表揚等。總之,就是讓同學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勝利的喜悅,積極去爭取進步。

因為我們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而且在許多加分政策上,向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傾斜,比如6號同學完成了某一項學習任務之後,可以給他們加更多的分數。這樣操作一段時間之後,小組成員集體榮譽感倍增,經常看到小組裏成績好的學生,主動幫助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複習功課,督促背默,解答疑難等。這樣的良性競賽,使得同學們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不僅語文素養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得到提升,而且更收獲了互幫互助的快樂,筆者認為,這對同學們的終身發展也是很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