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鼓勵孩子適度發泄(2 / 2)

當然,隨時任意的宣泄情緒也是不對的,我們要教會孩子合理的宣泄消極情緒。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的個人情緒宣泄的水平和評價水平都不高,因而他們還不能根據場合合理的宣泄情緒:有的孩子在受挫後喜歡自虐,常常抓傷自己;有的孩子喜歡找茬打架,攻擊性行為嚴重;有的喜歡破壞物品,將毀壞的物品扔得滿地都是……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隻要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破壞東西,如哭泣、運動、訴說、在紙上亂畫一氣、大聲唱歌等,都是合理的宣泄方法。在家裏,不妨開辟一個角落,專門讓孩子在裏麵宣泄不良情緒,比如可以在一麵牆上貼滿畫紙,做成一麵“塗鴉牆”,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讓他在上麵任意塗畫,以發泄心中的不滿。等他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對他進行教育。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適度地發泄呢?

1.父母要做孩子的貼心人

要做貼心人,就要理解孩子的處境,能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會分析他們形成積鬱和不快的原因,能交給他們正確的處理方法。還可以從孩子最親密的人中去找,最好是有類似經曆,又成功處理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貼心人。關鍵在於父母處理問題的技巧:要能傾聽孩子的心事,不打岔,不嘲笑、譏諷孩子,能用親身經曆去引導孩子是最好的,實在沒轍,編一個類似經曆,或引用周圍他人的經曆也行。不一定都用成功的經曆,有些失敗的經曆,也可以起到由反及正的效果。一個例子不夠,可以多舉幾個,讓孩子自己去吸取經驗和教訓。切忌生搬硬套,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從此不當你是貼心人。有時,也可以采用延遲效應,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品味其中的道理;或借題發揮,觸景生情地利用生活中的個案來引導他們。時間一長,孩子發現你的長處,自然就當你是他的貼心人了。

2.把握好時機

當孩子正滿腔義憤之時,做父母的不妨順意附和一下,哪怕是你覺得有錯的事情,要先拉近與孩子的心靈距離,使其感覺到你與他有共同語言。避免在這時與孩子產生思想衝突,這樣就有利於你們作進一步的溝通和解決問題。在有不適合談話的人在場時,你可以暗示孩子另找個合適的地方和時間,然後父母再主動提及此事。站在知心朋友的位置上,有利於問題的成功處理。做父母的不可以長輩或過來人的身份自居,避免拉開與孩子的心靈距離,並且要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和自尊心,培養孩子良好的談心習慣,激發孩子的談心願望和興趣。由於孩子處於成長階段,考慮問題可能不夠周全,或是顧忌較多,因此,在談話的時機和地點上,父母在得知問題後,可以主動替孩子安排。

3.正確引導孩子適度地發泄

這也是讓每一位家長最操心的事情。一般來講,克服心理壓力,改變不良情緒,保持身心愉悅,疏散積鬱的方法很多,如忍讓、體諒、自慰、轉移、回避、改變環境等,都有一定作用。但是這些方法都隻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事件,隻能暫時緩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麵平衡,隻能治標。隻有適度地發泄,才能治本,才能從根本上清除心中的不快,達到精神愉悅和有良好的情緒,通過引導發泄的過程,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和自解能力。發泄的形式很多,如:該說就說,沒有訴說的對象,可以對著鏡子,把鏡中的身影當做訴說對象,或是對著某一件物體訴說,當然訴說的對象最好是父母,因為父母會充分考慮孩子以後的成長,在訴說的過程中正確引導孩子的思想方向。同時,父母還應該培養孩子該說和不該說的“度”的把握;該哭就哭,該喊就喊,找個合適的地方,痛快地哭,大聲地喊,此方法不僅對不快有效,對壓抑不住的興奮,也同樣有效;對一些特殊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處理,可以找一件假想的對象,狠揍一通;或到曠野處,使勁扔些石頭、土塊、泥團之類的東西;或找些廢棄的書報等,狠撕一通;或伴著熱烈的韻律,狂舞一曲……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適度發泄,不能讓孩子任著性子胡來。發泄時,不能惡語傷人,不要影響他人,也不能損害他人利益,更不可找人對罵、鬥毆或危害社會。同時應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能因為自己的發泄,而給自身造成傷害。作為父母,還應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偶爾發生一件過火的發泄事件時,父母更要耐心細致地引導,切忌粗暴幹涉或漫加指責。引導子女適度發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付出較多的精力。但是,有什麼遺產比得上教給孩子終身受益的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