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銘記
作者:劉斯奇
編者的話
2007年6月,對《電影評介》來說,應該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因為在這個月,曆經了28載春秋的《電影評介》,雖然地處西部貴州,盡管腳步依然稚嫩,但卻有幸沐浴在一片淳厚溫馨的關愛中:一個薈集了影視學界大家們的顧問及編委名單出現在《電影評介》的版權頁上。
刊物顧問及編委的成立,粗看,似乎有些出人意外,細想,一切又在情理之中。因為這一切的出現,既沒有深思的謀劃,也沒有熟慮的考量,一切都隨緣而起,因緣而成。
那是在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3月。
那天,我依照工作慣例打開郵箱,一封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郵件映入眼簾:發件人是任教於美國北卡洛萊納州立大學、教授視覺藝術曆史與理論的教授、響應國家召喚回國報效家鄉父老的外籍專家鮑玉珩老師。
鮑老師是在圖書館查閱資料時接觸到《電影評介》的,作為一個持有國際學術眼光的專家,鮑老師希望《電影評介》堅持求實、求真的學風,《電影評介》應該為我們電影理論的建設和電影批評的發展多作一點貢獻,同時建議我們應該多向學界的大家請教,以開闊我們的思路和眼光……
我與鮑老師天南地北、素昧平生,可字裏行間浸透著的那種親切,那種關愛,那種胸懷,久久的縈繞在心中不能散去,在交換法則肆虐橫行的當下,一股久違的清涼直入心地,她是那樣的讓人思索,是那樣的令人回味……
是對電影的愛,是對求知的切,使《電影評介》與鮑老師得以相識。
鮑老師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我們刊物主管單位貴州省文化廳領導的讚許,建議立即轉入實施,短短兩個月,結果便是如此的圓滿:德高望重的鄭老,特地從北京給我電話,談及當年《電影評介》剛問世,他老人家便結緣於我們刊物的陳年往事,真是二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而潛心埋頭學問淡泊名利的顧問、編委們,盡管他們各種研究壓頭,公務纏身,但都慷慨的向我們伸出了溫暖的手,小小的《電影評介》能得到顧問、編委各位老師如此的支持與厚愛,是我們刊物的福氣,同時也是我們廣大作者、讀者的福氣。
我相信,在顧問、編委老師們的指導與幫助下,《電影評介》一定會取得多一點的進步,一定能為我們共同的事業做出多一點的貢獻。
《電影評介》編輯部·劉斯奇
2007-5
以上留在2007年11期總第328期《電影評介》首頁的“編者的話”,記敘了由電影界著名專家鮑玉珩教授、鄭雪來會長、章柏青會長、黃式憲院長、鍾大豐院長、丁亞平所長、孟建院長、陳犀禾院長、李道新教授、美國費城坦布爾大學約翰·蘭特教授組成的《電影評介》顧委會、編委會緣起的經過。
從2007年5月《電影評介》顧委會、編委會的成立到2013年2月,轉眼之間,五年零十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在這段寶貴的時光中,《電影評介》在方方麵麵都得到了顧委會、編委會專家們的關心、嗬護和幫助,專家們不僅對《電影評介》的具體細節建言獻策,而且還親自為《電影評介》撰寫文章,其中,鄭雪來會長的《銀海遐思錄》係列文章;鮑玉珩教授、鍾大豐院長對當下世界電影界現狀的係列介紹與評論;在2009年《電影評介》創刊三十周年之際,章柏青會長的《我與結緣30年》和丁亞平所長的《樸素而美麗的堅守——三十年“看”電影指南》的紀念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