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應隨時準備的外用藥
孩子學走之後,可能常會有磕碰的情況發生,家長應該備些外用藥,有些輕傷小傷可以自行處理。
紅汞(紅藥水)
常用於皮膚擦傷、切割傷和小傷口的創麵消毒。不能用於大麵積的傷口,以免發生汞中毒;也不能與碘酒同時用,否則,2種藥水相互作用會產生有毒的碘化汞,不但不能消毒殺菌,反而會損傷正常皮膚,使傷口糜爛。
龍膽紫(紫藥水)
常用濃度0.5%~2%,有殺菌作用,常用於皮膚、粘膜創傷感染時及潰瘍發生時,也可用於小麵積燒傷的創麵。
碘酒
常用1%~2%濃度。用於剛起的皮膚未破的癤腫及毒蟲咬傷等。因為碘酒的刺激性很大,當傷口皮膚已經破損時,就不要再用了(對碘過敏的人也不能用碘酒)。如用碘酒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應在稍幹之後即刻用75%酒精擦掉。
乙醇(酒精)
作為消毒劑使用時,常用濃度是75%,低於75%達不到殺菌目的,高於75%又會使細菌表麵的蛋白質迅速凝固而妨礙酒精的內滲透,也會影響殺菌效果。所以,當消毒傷口周圍皮膚損傷時,應用75%濃度酒精。由於乙醇塗擦皮膚,能使局部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增加,同時乙醇蒸發,使熱量散失,故酒精擦浴可使高燒病人降溫。用於物理降溫的酒精濃度為20%~30%,也就是說,用1份75%的酒精兌2份水即可作擦浴用。
創可貼
用於外傷、傷口出血時消毒止血。
心髒有雜音的處理
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心前區可以聽到一個性質柔和的輕微的心髒雜音,這種雜音是生理性的,屬於孩子發育中的正常情況。既不影響孩子的健康,也不會使孩子產生不適的感覺,到青春期以後就可以完全消失。
認識嬰幼兒胸部發育特點
小兒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生長到12~21個月時胸圍才與頭圍相等,以後隨年齡增長,胸圍要大於頭圍。胸圍大於頭圍的時間早晚與小兒營養有密切關係,營養不良的小兒,由於胸部肌肉和脂肪發育差,所以胸圍超過頭圍的時間較晚。
冬季凍瘡的預防
凍瘡發生的原因
凍瘡發生於寒冷的時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孩子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濕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
凍瘡臨床表現
主要發生於肢體遠端血液循環不良的部位:手指、手背、腳趾、腳跟、腳邊緣、腳背、耳輪、耳垂、麵頰。
被凍傷的部位一開始充血發紅,形成暗紅色的斑,並伴有腫、疼痛、發癢,尤其是一遇到熱時,又癢又脹十分不舒服。如果未能及時控製病變,暗紅色的斑逐漸變成暗紫色,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泡。水泡可能會破漬,形成潰瘍麵,這時,疼痛加重。通常,凍瘡會愈合得慢,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
凍瘡的防護與治療
當孩子要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給孩子保暖,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別是經常暴露的部位,可適當地塗抹護膚油以保護皮膚。孩子患了凍瘡要及時治療,沒有破漬時在紅腫疼痛處塗抹凍瘡軟膏或維生素E軟膏,也可請中醫開一些草藥煎洗。
當有水泡和水泡破潰形成潰瘍麵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加重病變而產生合並症。
及時注射乙腦疫苗
乙腦是通過黑斑蚊傳染的疾病,可致使患者產生高熱、頭痛、嘔吐、抽風,甚至昏迷等症狀,並容易留下後遺症,如癱瘓、智力低下等。
寶寶在滿1周歲要是連續注射2針乙腦疫苗,間隔7~10天,在2、3、6、7、13歲仍要各加強1針才能維持身體的免疫力,預防乙腦的發生。乙腦疫苗誘導體內產生抗體需1個月,所以寶寶具體注射乙腦疫苗的時間,可根據各地區乙腦病開始流行時間提早1個月。華北地區最佳注射時間為5月份,東北地區為6月人份,南方各省為4月份。
乙腦疫苗比較安全,注射後可出現局部輕度紅腫,個別的寶寶會有38℃以上的發熱反應,根據情況應去醫院診治。若寶寶體質過敏,在注射後第3天,局部的紅腫瘙癢會達到最重。之後就會逐漸消除,不必過於擔心。
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一項由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資助的最新研究結果提示,給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不僅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而且對呼吸道和病毒(RSV)感染也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