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人的桃花源記(1 / 1)

一個人的桃花源記

逸生活

作者:林恩

田野 1962年出生於河南,著名當代藝術家。

本輯作品2012年在德國漢堡展出。

膠片,疊加,暗房技術……製作手法並不新穎。但,田野知道最終是什麼會打動我們。凝固的片段裏藏著被虛擲的光陰,遙遠又貼近此時。彩色的豔麗得驚心。黑白的虛糊,看不清。

田野的作品始終充溢著一種古典的美,這些作品與田野的心理密碼形影不離,他們穿越表現與被表現的壁壘,一方麵呈現出作品氣質與當下流行趣味的不同,另一方麵也因“了無意義”的悖離而產生了與這個時代毫不相幹而又有所幹預的關聯。作品一以貫之的細膩、敏感、傷懷、無奈、陰霾、沉悶、張力、孤獨感、末世感,在那些平靜的畫麵裏彰顯了沉穩的爆發力。視覺驚豔處往往令人酸楚難捱,手足無措,那詩意並且哀傷的基調,那精妙並且粗獷的構成,那柔靡並且放浪的語言,無不為田野的影像增添了鮮有的美學意味。

田野以看戲的角度看世事,既保持旁觀者的清醒,又饒有興致。他展示人物,讓讀者看一張沒有表情的臉。這是他常用的視角—周邊虛糊,是曝光過程的特殊處理,既是我們對日常晃眼而過的時日印象特征,也是夢境的特質。在經過了之後再回頭審視,發現一生當中,竟然有很多這樣無意識的時段。正是這些無意識時段的底色,讓留下痕跡的時刻再一次彌散出個中滋味。

正如攝影理論家李書玉所評價的那樣,“田野的影像是晦暗的或者說曖昧的,但卻是很有魅力的,並且是一種具有思想深度的感性魅力,田野的影像在提醒我們,當給出事關未來的看法時不要過於憑借自己的知識,即田野的影像敘述了一種思想抉擇的困境:我們總要選擇未來,但我們不知道哪種未來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