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經常把投資的目光轉向那些存在問題的公司,但這並不是靠勇氣來驅使的,一般來說,好公司的股價都是非常高的,投資這些公司所獲得的回報會非常低。而那些或多或少存在問題的公司,就要看它所出的問題會不會影響將來的發展,是否致命。段永平在風暴中看好GE便是因為他欣賞GE的企業文化,相信GE擁有很強的恢複能力,盡管現在為它所出現的問題買單,但以後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段永平在大量購入GE的股票後,GE仍然在狂風暴雨中搖擺,但這依然不能讓段永平的信心產生一點動搖,這不是勇氣,而是自信和淡定,靠著這份自信和淡定,他已經收獲頗豐,並且更加堅信自己的理念。
段永平認為,投資者們一定要做好調查和研究,不要盲目投資,更不要投機。
80.段永平:我的投資隻是一種個人愛好
段永平喜歡用平靜的口吻向別人表明自己:“投資對我而言隻是一種愛好,和有人愛好打高爾夫球是一樣的。”他似乎並不在乎能從投資中獲得多少收益,在他看來,投資既是一件簡單的事,也是一件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的事。
也許很多人對段永平的話嗤之以鼻,認為他不過是在用漂亮話掩蓋自己所獲得的巨額利潤。但從段永平的人生經曆來看,他隻不過是在說他對待事業跟追求愛好一樣投入罷了。
2001年,為了履行和夫人結婚時的諾言,他答應和她去美國生活,便離開了他一手打拚出來的步步高,來到了美國,開始了平淡的移民生活。也許是不甘寂寞,段永平開始研究投資領域,走進股票市場。在股市中最開始的勝利,就是他在網易隻有一美元的時候開始大量買入,一直持有到網易股票漲到100 美元。從此他在美國華人投資界有了“段菲特”的稱號。“投資就像做人”,這是段永平常掛嘴邊的一句話。而他經營企業也好,投資股票也好,都把自己的風格摻雜在其中——保守、穩重。段永平曾說,步步高不會為了進世界500 強企業而做出冒險的決策。在中國,步步高是一個能睡得安穩的企業。在他看來,企業隻有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才能看到未來和希望。
段永平告訴人們,當他和巴菲特在一起時,很少談及投資的經驗和技巧問題,更多的則是談些人生、慈善、興趣或其他問題。當談話涉及投資時,巴菲特向段永平介紹了自己的一些失敗的經曆,巴菲特提到他在大概十幾年前曾經投資過一家公司,用了幾十億的價錢買來了隻值幾億的東西,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倒閉了。在談話中巴菲特用打高爾夫來比喻投資。他講高爾夫就好玩在每一下都不是最完美的,如果每一下都那麼完美也就沒什麼可玩的了。而且打高爾夫看的是整體成績而不是某一個部分。許多人都關注你這一杆打得怎麼樣,但高爾夫則靠全場的成績來計算的。
段永平非常享受自己在美國的生活,他把生活比作是個緩慢的過程,要自己去開心地體驗。擁有兩個兒女的段永平把孩子當做他平時生活的一個重心,他希望孩子們能夠開心健康地成長並接受良好的教育,並沒盼望他們能光宗耀祖什麼的。在美國的段永平生活很講究規律,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家裏吃一日三餐。他還在自己的院子裏開辟出一個小菜園,想吃什麼就種什麼。
對於段永平來說,在美國生活最不習慣的就是語言問題,但這也並不妨礙他和美國人在一起聊天、打高爾夫球什麼的。
如果投資對於段永平來說隻是愛好的話,那麼他的工作是什麼呢?他的回答是:慈善。段永平不斷地募捐,並且擁有自己的個人慈善基金。他總是希望把自己的錢都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來,對於把錢留給後代,他一直持反對態度。在他看來,美國的父母在這點上就做得很好,其實,孩子們並不需要過多的錢財,那樣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將來的一切隻能靠他們自己。
附錄一:段永平年譜
1961年3月10日,段永平出生在氣度恢弘、人傑地靈的南昌古城。
1977年,國家剛剛恢複高考,段永平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著名的浙江大學電子係。
1982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
1989年3月,到中山市怡華集團下屬的一間虧損200萬元的小廠當廠長,段永平決定做電子遊戲機。
1989年7月,攻讀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計量經濟學專業的課程,取得碩士學位。
1991年,成立中山霸王電子工業 有限公司。
1994年,目光深遠的段永平向集團公司提出對小霸王進行股份製改造的建議,但是沒有被公司上層通過。於是,段永平毅然離開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