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v
看五年、想三年、認認真真做好一兩年。
背景:
喜歡下圍棋的雷軍深諳“搶先布局,秘密潛入”的重要性。圍棋PK的是比目數,通俗地講,就是占的地盤多的人就是贏家。但是,圍棋占地盤是以活棋為前提,很多人布局很大,最終卻在關鍵一步被對方下死了,占了半天的地盤白瞎了。
小米“紅”透頂的時候,一直有人這樣說,雷軍很早就在為他的移動互聯網事業布局,而小米手機、雷軍係和金山都隻是其中的棋子罷了。雷軍是否提早布局無從考證,但隨著雷軍回歸金山,“大棋局”似乎越來越明晰。
2010年年底,在雷軍的推動下,金山開始執行MBO(管理層收購)戰略。西山居、金山雲、金山等各個業務部門先後完成了MBO。2011年7月,求伯君正式退隱,雷軍正式成為金山董事長,到該年底,雷軍挖來原微軟高管張宏江任金山CEO,金山宣告“向移動互聯網全麵轉型”。2012年,金山與小米兩家公司開始融合:金山旗下子公司金山雲,已與小米科技達成一項股權出售協議,以182萬美元的價格將9.87%的股份出售給小米。金山與小米的融合,讓外界更加議論紛紛。業內人指出,金山今後可能成為雷軍的棋子,金山孵化產品小米接收。
我們都知道,雷軍一直都雄心壯誌地要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當初,小米誕生的時候,人們都以為他把夢想全部寄托在了小米手機身上。在雷軍反複強調“做小米不圖賺錢”的聲音中,人們漸漸認可了這個事實:雷軍絕對不甘心隻做個玩手機的。雷軍回歸金山後,人們開始猜測,他再次把大業寄托到了金山身上。
雷軍確實這麼想過,也嚐試過將金山改造成互聯網公司,但並不理想。金山集團中最大的收入來自遊戲,但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遊戲公司不是雷軍想要的;而金山毒霸風光已被360搶盡,要再想趕超,實屬不易。總之,完全依靠金山實現自己的雄心壯誌,難度隻會比小米更大。
看清楚這個事實之後的雷軍,利用自己金山董事長、小米董事長、天使投資人的多重身份,開始狠下一盤大棋,通過打通這些公司的壁壘,既盡可能多搶占地盤,又要盤活、下活棋。
雷軍一直強調做“鐵人三項”,軟硬件整合。當前,小米手機的硬件銷售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但小米在軟件和內容補償上,還在遭遇競爭對手較大的挑戰。
利用小米手機搭建的渠道,預裝自家軟件,給“雷軍係”產品帶來了用戶。樂淘、卓越、凡客、UC瀏覽器、多玩網遊戲、多看電子書等應用,搭載小米的平台和硬件進行推廣,給小米構建了一個豪華的應用服務陣容。但是,雷軍也很清楚,這些強推性的內容,沒法鎖死,否則就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就會得不償失。
而此時,若將金山的技術研發優勢,來作為小米手機在軟件內容上的補充,就是一個高明的選擇,畢竟金山有“雲”、有應用,小米有“端”,兩廂融合,互惠互利。事實驗證了這一點,“聯姻”後的金山網絡,用戶量陡增至1.5億,一時間震驚行業。
金山在移動互聯網方麵的確有不俗的表現。其開發的一係列針對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如節能省電的“金山電池醫生”,在手機上觀看視頻的“微看”,“中國求生手冊”,“手機毒霸”,第一款手機遊戲《寵物城堡》等,都深受用戶追愛。
通過整合,金山盤活了,而至此雷軍的圍棋大格局已然布局完畢,小米、雷軍係、金山合同為一家,讓雷軍向著心中的互聯網帝國夢再次逼近了。雷軍下了好大一盤棋,這盤棋以小米手機為中心,搶占了互聯網江湖的瀏覽器入口、電商入口、遊戲入口、視頻入口、閱讀入口等,構成了一條基於手機生活方式的移動生態鏈,大而“活”。
點評:
有人說,圍棋和象棋都講究“老謀深算”,提前布局,但圍棋更勝一籌。圍棋要算計更多步,原因就在於落子後棋子位置不可改變,隻有通過後續落子來彌補失誤或者強化優勢。看似不經意的落棋,輕則改變局部,重則改變全局。縱觀所有的商業大成,無不是用一個強有力的創業支點慢慢支撐起一個生態係統。正如下圍棋一般,先選擇一個落子位置,然後不動聲色地繼續落子,在別人看不明白的時候完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