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教孩子掌握一生活常識(3)(1 / 3)

你李叔約我一起去釣魚,我得走了,不打擾你們娘倆說私房話了。”冰冰爸爸說完,拿起漁具走了。

“媽媽,他真的是個大壞蛋!照片都在這報紙上登出來了。”冰冰哭了。

“冰冰,媽媽沒有危言聳聽吧。”阿薇走過去,把女兒摟進了自己的懷裏。

冰冰是幸運的。作為父母,我們有更多的責任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要教育孩子學會抵預不健康因素的誘惑,不要過分追求享受,不能愛慕虛榮。總之,人性是複雜的,總有極少一部分卑劣險惡之徒,專門把黑手伸向那些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但隻要父母注意為孩子多講一些安全知識,孩子還是能夠做到自我保護的。

孩子年齡小時,應盡量避免他單獨行動。

讓孩子不要向陌生人講家裏的事。

對於暴力犯罪,能躲避時就躲避,躲不掉時,要想辦法與之周旋,然後找機會逃脫或呼救。

不要與有犯罪傾向的人交朋友。

當陌生人請吃飯或送禮物時要拒絕。

在歌舞廳裏遇到陌生人給藥丸時要拒絕。

陌生人以父親或母親的同事、朋友的名義接你從學校回家時,要拒絕。

不要讓陌生人觸摸自己的性器官,如果遇到要及時跑開,去報警或告訴父母。

當陌生人表示要與你分享撿到的錢包時,要拒絕。

教孩子基本的急救方法

看到這裏,或許有的父母不以為然,教孩子急救的方法管用嗎?孩子不會覺得恐怖吧?父母有這些疑問和擔心是正常的,因為在父母眼裏,孩子永遠是被照顧的對象,如果讓孩子換一下角色,父母肯定不適應,也不相信孩子會做得很好。事實上,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這本身也是孩子所需要的人生經驗和技能。

現在各種媒體上都會經常介紹一些關於不同疾病的常用急救方法,還有一些專業書刊裏就介紹得更為詳細,父母可以有選擇性地把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講給孩子聽。當然,最好能讓孩子有一個實踐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父母平時就能為孩子創造。比如用玩遊戲的方式,這樣既避免了恐怖,又不嚴肅,還能寓教於樂,孩子的印象會更深,能很好地掌握急救方法。

大周是市戲劇學院的講師。這天回到家後,他向全家人宣布,要在家裏編排一個急救病人的節目:救人者是他的女兒欣欣,“病人”則是大周自己。大周講了一些基本的傷口包紮、止血技術和心髒病急救方法後,遊戲就開始了。

“哎喲。”正在客廳練習素描的欣欣聽見爸爸在廚房裏大喊了一聲,便急忙跑了過去。

“怎麼了,爸爸。”欣欣見爸爸左手的食指“鮮血”直流,忙問道。

“不小心割破了,傷口太深。哎喲,痛死我了。”大周表情“痛苦”地呻吟起來。

“別著急,爸爸,我來幫你包紮一下吧。”欣欣說完,轉身跑到爸爸的書房,從書架的下端抱出一個小箱子,從裏麵拿出繃帶、醫用剪刀、酒精、醫用棉簽,準備替爸爸包紮“傷口”。

“欣欣,別著急,想想要止住爸爸傷口的血,你還忘了一樣重要的東西。”爸爸提醒道。

“哎,我一著急就忘了。”欣欣說完,再一次轉身跑向書房,手忙腳亂地從小藥箱裏翻出“雲南白藥”,又跑回客廳。

“爸爸,你先忍一忍,傷口受到酒精刺激可能很痛。”

看著女兒用不太熟練的動作為自己清洗“傷口”,還不停地安慰自己,大周心裏很是欣慰。

“爸爸,快包紮完了,你再忍一忍,很快就不會痛的。”

欣欣幫爸爸清洗完“傷口”後,在爸爸的指導下,細心地在創傷麵上撒上藥粉,再用繃帶一圈圈地纏上。

“幹得好!欣欣。”大周誇獎了女兒,“不過,如果真的發生了事故需要你急救時,你一定要冷靜,要迅速,像你剛才不是忘了拿這,就是忘了拿那。真的有傷員在你麵前時,你這樣把時間花費在尋找東西上,就會耽誤搶救的最佳時間,記住了嗎?”

欣欣點了點頭。

“另外,如果是爸爸或其他人的傷口較大,傷勢嚴重,你應先撥打120或999,然後再進行急救,這樣就不會耽誤搶救時間。”爸爸接著說道。

“知道了,爸爸。”欣欣認真地說。

後來,大周還向女兒講述了心髒病、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等一些簡單的急救方法。

“爸爸,如果我以後再碰到這些事情時,我相信我能做得很好。”欣欣自信地對大周說。

教育孩子應對危急情況,是讓孩子更近地走進現實。

隻有敢於麵對現實中的危難,並勇於在危難之時顯身手,孩子才會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