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兒童期(1 / 3)

1.麻疹患兒有哪些飲食要求?

出疹期飲食調養非常重要,關係到出疹的順利和預後。中醫認為麻疹非熱不出,壯熱、口渴、汗出是疹毒外透的佳兆,麻疹發病的一係列征候,都是圍繞著出疹,所以治療麻疹的首務就是使疹毒盡快隨著疹子的外透而清除。因此在出疹的前後,麻疹患兒除應忌食發熱期的食物外,更應忌食冷飲、生冷瓜果或甜梅、酸梅等,以免阻塞遏伏熱毒,防止麻疹不透,熱毒內陷,疹毒不得宣泄而出現變征(逆征),嚴重則可危及小兒生命。

疹出後,患兒熱退,病情好轉逐漸恢複,此時家長最易忽視食物忌口,認為病情已好,應該給患兒多吃一些,以助恢複。豈不知,恢複期要特別注意忌口。因為患兒經過發熱、出疹期,脾胃功能已明顯受到損害,雖然病情好轉,納穀轉香,但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屬恢複階段,此時不重視忌口,往往會引起發熱又起,或出現腹瀉、嘔吐、胃脘及腹痛而致胃腸炎、消化不良的並發症。所以,在恢複期,同樣要忌食發熱期、出疹期該忌的食物。漸漸地增加患兒的飲食量,直至康複。

2.風疹患兒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風疹患兒多伴食欲減退,因此多喜歡吃油炸油煎的香脆食品。根據中醫辯證施治和辯證施識的理論,風疹患兒應該忌食油炸和辛辣之物。理由有:

(1)風疹屬於溫病範疇,為風熱毒邪所致,治療應用清涼解表、疏散風熱、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飲食也應以清涼、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荸薺、紅蘿卜、芫荽、甘蔗等,忌食熱性動風之食物。其中油炸之物為辛辣炙熱之品,易生燥熱而燥熱助火。在疾病初期,喜食油炸食品,則使風熱更盛,風邪不易外解,熱邪不能清利,由熱煽動熱邪,猶如火上加油,導致病勢迅速加重,變為壯熱,出現麵紅、口渴、大汗、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症,甚者高熱、咽痛、不思飲食,病情加重。再則人體氣陰受損,使正氣大虛,不易速愈。

(2)風疹發熱期間,患兒的脾胃功能減退,尤以消化功能下降更為明顯。此時不僅要多臥床休息,而且要進食容易消化的食品,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如多食油炸之物,不但使風疹遷延不愈,而且會引起其他並發症。因為油炸食品粗糙、較硬且油膩,最不易消化,而粗糙之品也最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使脾胃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甚則風疹愈後留下胃炎、腸炎或食欲減退之疾。

3.低熱患兒應忌食哪些食物?

體溫超過正常平均體溫1度,持續2周以上稱為低熱。中醫學對低熱的認識,不但指體溫超過正常,而且把自覺手心發熱、胸中煩熱也列入低熱範疇。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及辛辣調味品,食後會加重低熱患兒病情,故應忌食;熱性食物,如香椿、羊肉、胖頭魚、羊奶等,可導致發熱,加重病情,故應忌食;油膩食物,如肥肉、糕點等,可增加胃腸負擔,使病情加重,故應忌食;生冷食物,食後使消化功能低下,不利於身體的恢複,故也應在低熱患兒忌食之列。

4.肺炎患兒應忌食哪些食物?

(1)忌高蛋白飲食。豬瘦肉、魚和雞蛋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素。小兒進食蛋白質多,排出尿素相對也會增高,而每排出300毫克尿素,最少要帶走20毫升水分。因此,高熱失水的肺炎患兒應忌食高蛋白飲食。

(2)忌多糖。肺炎患兒多吃糖後,體內白細胞的殺菌作用會受到抑製,食入越多,抑製就越明顯,使病情加重,故忌多食。

(3)忌辛辣食物。因其刺激性大,而且容易化熱傷津,故肺炎患兒在膳食中忌加辣油、胡椒及辛辣調味品。

(4)忌油膩厚味。肺炎患兒消化功能多低下,若食油膩厚味,則更影響消化功能,以致抗病力降低,故應忌食。若喝牛奶應將上層油膜除去,乳母也應少吃油膩。

(5)忌生冷食物。若過食西瓜、冰淇淋、冰糕、香蕉等,易損傷體內陽氣而無力抗邪,使病情難愈,故應忌食。特別對有消化道症狀的肺炎患兒更應禁忌。

(6)忌茶。肺炎患兒多有發熱,應忌喝茶水。因茶葉中的茶堿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可使大腦保持興奮狀態,還可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發熱時,機體處於正邪相爭的興奮階段,脈搏較快,飲茶後可刺激心肌,加重消耗,如此非但不能退熱,相反還會使體溫升高,容易誘發其他疾病。另外,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中醫認為不利於肌表的邪氣外散,對發熱的肺炎患兒也是不相宜的。

(7)酸性食物。如烏梅、橘子等,有礙汗出解表,故應忌食。

5.便秘患兒應忌食哪些食物?

便秘患兒應禁食酸性食物,如烏梅、山楂等。

小兒便秘是由飲食變化或發熱、出汗引起的大便幹燥現象,最常見於剛斷奶的小兒。此外,以牛奶為主食者,易生便秘,因牛奶中的酪蛋白與無機鹽易結成硬塊;以精米、精麵為主食者,纖維素攝入太多,也會產生此症。中醫則認為,是由於肺胃陰虛,津液不足引起。便秘嚴重時會經常嘔吐、哭泣、沒有食欲、消瘦。

6.癲癇患兒的飲食應怎樣調理?

中醫認為,本病與疾、熱、邪等有關,因此忌吃羊肉及油煎食物,以免積痰、生熱、動風而發病;刺激性食物,如蔥、辣椒等也忌食;暴食暴飲,胃腸負擔過重可引起低血糖,對大腦產生反射性刺激而誘發癲癇,故應禁忌;癲癇發病是從間腦開始的,而間腦是體液調節中樞,大量的液體進入體內,會加重間腦的負擔,從而導致癲癇發作,故水不易多量攝入;癲癇發作與神經元的放電有關,若人體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鹽,可導致神經元過度放電而誘發本病,所以,癲癇患兒應忌多鹽飲食;高精食物也在禁忌之列。

7.患頓咳的兒童應忌食哪些食物?

頓咳,即為“百日咳”。因本病在病程發展的不同時期會產生不同的表現,所以忌口也應有所不同。

頓咳初期,多見流涕、噴嚏、咳嗽、輕度發熱等外感症狀,此時小兒的飲食包括乳母應忌油膩、辛辣、燥熱類食物。如小兒本身偏熱,邪易從熱化,出現咳嗽痰稠、麵紅唇赤、舌紅、脈滑數等實熱征,更應忌食辛辣、燥熱食品,以免熱勢更甚;如小兒兒本身偏寒,邪易從寒化,出現咳嗽痰稀、麵白唇淡、舌淡、脈緊等寒征,則應忌食生冷油膩一類食品,以免雪上加霜,損傷脾胃,使病情加重。

頓咳中期,多見咳嗽連作,陣發性發作,咳嗽時兩手握拳,舌向外伸,麵紅目赤,涕淚交流,喉中痰鳴如水鳴聲,每頓咳嗽稍停,又複如前,反複發作數次,最後咳出稠痰或吐出乳食為止。此時小兒的飲食應忌食油炸食品、各種瓜子、花生等,以免痰液增多,咳嗽加劇,當然同時也應忌辛辣食品,以免熱盛化痰,灼傷脈絡而導致血液外溢,出現咯血、衄血、眼睛青紫如拳傷等症狀。

頓咳末期,主要表現仍以咳嗽為主,但此時脾肺已虛,故出現咳嗽無力、氣虛神疲、食欲不佳等症狀,此時更應忌油膩、厚味等不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瓜果等容易損傷脾胃的食物,多食健脾益肺,有利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時還應忌食辛辣助熱的食物,以防餘熱複熾,進一步損傷人體氣陰,使脾肺更虛,不易康複。

8.患多動症的兒童應忌食哪些食物?

(1)忌含水楊酸鹽類較多的食物。西紅柿、蘋果、橘子和杏子等含有的甲基水楊酸鹽,可使那些有遺傳素質的小兒發生多動症。因此,應忌食這些食物。

(2)忌食品添加劑和人工色素的食品。我國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專供嬰兒的主輔食品除規定可加入強化劑外,不得加入人工甜味劑、色素、香精、穀氨酸鈉及不適宜的食品添加劑。”國外學者認為,酒石黃等人工色素、香精、胡椒油等調味劑與多動症發病有關,所以,多動症小兒忌吃有色素的食物,如可樂、橘子水、蜜餞及加調味劑的各種食品。

(3)忌含鉛量高的食物。鉛的攝入對小兒多動症有相當影響,小兒應避免使用含鉛食具,不吃受鉛汙染的食物,如貝類、蝦、向日葵子、萵苣、甘藍、皮蛋、爆米花,以及在冶煉廠周圍種植的蔬菜。

(4)忌含鋁量高的食物。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能使人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金屬元素,多動症小兒不要使用沒有塗膜的鋁質食具、容器,或用其煮高蛋白、酸性食物和飲料。含有鋁添加劑的食物,如油條也應少食。

(5)忌多糖類。甜點心、糖果、飲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攝入過多,能引起內分泌係統功能紊亂,小兒則可能出現多動症,故應忌食或少食。

(6)忌偏食。小兒大腦細胞的發育生長和智力開發需要各種營養成分,如高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B、含鋅量高的食物及魚等,以活化大腦神經細胞,改善大腦功能。因此,多動症患者切忌偏食,特別應增加含鐵量高的食物。若飲食中缺乏鐵,會引起大腦酶功能紊亂,影響患兒情緒,加重多動症狀。當然,尼克酸缺乏、貧血和體內其他化學成分的變化,也會影響小兒多動症的治療。

(7)忌多食含酷氨酸食物。含酪氨酸的食物包括乳類及乳製品等含酪氨酸的食物,易引起兒童胃腸道微生物代謝活動異常,使病情加重。因此,應忌多食這類食物。

9.小兒滯積與飲食有什麼關係?

滯積是指小兒乳食不節,停聚不化,氣滯不行所致的一種脾胃消化功能紊亂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小兒不思飲食、腹部脹滿等特征。

滯積常分虛、實兩種,但其本質都是因脾不健運所致。

滯積實者,由於小兒髒腑嬌嫩,脾胃不足,喂養時乳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等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失調,食積中焦而致,因此飲食喂養中應忌偏食、雜食,以防加重中焦脾胃積滯之疾。

滯積虛者,是小兒脾胃氣虛,乳食入胃,易使乳食停聚不能運化,致使乳食停滯不消,此時更應忌偏食、雜食,以防脾胃之氣更虛。

小兒滯積實者,宜用消食導滯、和中運脾的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陳皮、麥芽等藥物治療;滯積虛者,則宜用健脾益氣,佐以消食導滯的人參、白術、茯苓、陳皮、扁豆、神曲、穀芽等藥物治療。

總之,小兒滯積的形成與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有規律的、保持一定營養的飲食可以使小兒健康成長,相反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養成偏食、雜食都容易損傷脾胃,久則導致運化失常,使乳食停聚不化而成滯積征。

10.皮膚病患兒為什麼不宜多喝飲料?

有些兒童喝了飲料後,常常皮膚發癢,並出現各種各樣的皮膚病,家長們不知道為什麼。其實,這正是喝飲料引起的。

在飲料中(尤其是專門的兒童飲料)含有糖、香精、色素、蛋白質、糖精以及各種果汁等多種成分,而這些成分又多是使人體易發生過敏的物質,特別是兒童飲用後更易引起蕁麻疹、皮膚瘙癢、濕疹和過敏性皮炎等皮膚病。有關部門在調查中發現,有近1/3的兒童喝飲料後發生各種皮膚過敏表現;而患有遺傳性過敏皮炎和濕疹的兒童,喝飲料後90%以上可出現皮膚過敏反應。保健專家指出,有些兒童夏季皮膚過敏反應久治不愈,主要原因就是天天喝飲料。

凡患有皮膚病的兒童,不宜喝各種飲料,以防誘發或加重皮膚病。即使是健康的兒童,也不要過多喝飲料。11.小兒感覺統合失常有什麼表現?

感覺統合是指進入大腦的感覺刺激信息,在中樞神經形成有效率的組合。感覺統合失常就是指這種組合失去了規律,變得混亂起來。通常感覺統合失常的孩子,會有下列表現:

(1)好動而很難安定下來。好動不安不見得都是感覺統合失常,周圍的環境或大人的誤導也可能產生此種現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過濾後仍然找不出原因時,感覺統合失常往往是好動的最主要原因。

(2)語言發展遲鈍。語言的發展包括發音技巧、詞彙的認知及語言相關邏輯的使用習慣等,不過發音牽涉聽覺的辨識能力,唇、舌、聲帶的使用技巧詞彙的認知更必須靠視、聽、嗅、味、觸的綜合作用;感覺統合不佳通常會影響語言能力的發展。

感覺統合失常影響智商,患兒表麵聰明可愛,活潑伶俐,但常常在許多場合表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或學習閱讀困難,計算粗心,成績不佳;或做事懶散,拖拉;或語言發育延緩,口齒不清;或怕人、愛哭、緊張、孤僻,或膽小,害羞,不願表現自己,交友困難;或急躁、固執、任性、好對親人發脾氣;或怕亮、怕黑;或好惹事生非,容易吵架、打架或啃咬指甲、被角及學習用具;或行坐姿勢不良,手腳笨拙;或怕人碰觸;或懼怕登高、旋轉和走平衡木;或喜好旋轉;或挑食、偏食、食欲不振等。這些孩子在醫院常規檢查的指標多為陰性,而無器質性改變。但他們那種無法自控的異常表現卻使家長及老師束手無策,因為對他們的幫助和教育無濟於事,即使采用斥責、體罰以及許多安神、補腦的藥物,甚至加上心理治療也都收益甚微。這些孩子中一些人帶著許多問題進入成年,造成更廣泛、深刻而辣手的社會問題。調查資料表明,有上述問題的孩子占兒童群體的10%左右。

感覺統合失常是先天發育因素和後天環境影響共同的結果。具體來說,是在兒童中樞神經係統成長發育的全過程中,其母在妊娠時期出現的先兆流產、胎位不正、早產、剖宮產和嬰兒期出現的搖抱少、爬行不足、過早用學步車、過程保護、驕縱溺愛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幹擾時,均可使兒童的大腦因缺乏生長發育中必不可少的感覺刺激和家庭訓練,而無法綜合處理從外界大量湧入的信息,從而出現輕重不同、表現各異的兒童心理行為,進而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常。

根據“小兒的大腦功能是可塑的”發展理論,醫學家對感覺統合失常的病兒製定了一種特殊的訓練方法,這種訓練並不是直接針對學習困難兒童的寫作、閱讀和認知能力的治療,而是通過感覺輸入的刺激,尤其是通過內耳、前庭、肌肉關節和皮膚、器官的感覺輸入,而幫助感覺統合失常的孩子,重新統合相關的感覺及神經係統去做有目的、比較精細的活動,從而與外界環境和諧相處。由於小兒的大腦功能可以發展,所以在神經係統重要的發育時期用運動的方式改善感覺統合的功能,進而可改善大腦的功能,就能很好地與外界環境適應。因此,治療此病的關鍵在於治療時機的把握上。0~3歲時為最佳預防期;3~7歲時為最佳治療期;超過12歲即為不治療期。治療效果的好壞還與患病程度、訓練方式、訓練效果有很大的關係。

12.體育鍛練有什麼作用?

兒童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各器官、係統的結構和功能,提高生理功能,從而促進身體的發育與健康。

(1)體育運動能增進心肌力量,使心肌收縮有力,從而使每搏輸出量增多,可從每搏60毫升血液增加到90毫升上以上。這樣,在心髒每搏輸出量增多的情況下,安靜狀態時心率相應減慢,心髒的工作貯備能力增強,使機體的體力、耐力增加。

(2)運動時體內新陳代謝增加,能量消耗增多,使胃腸蠕動增強,同時消化分泌液增多,提高了消化吸收能力,增加食欲,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

(3)運動能夠促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高,即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以及走、跑、投擲、攀爬等活動能力的提高。

(4)通過體育鍛煉,肌纖維變粗,肌肉內貯備氧的肌紅蛋白增加,從而使肌肉能適應緊張的工作。運動還可使骨骼發育。

(5)體育鍛煉能培養人堅強勇敢的品格,使人精力充沛、情緒愉快,提高抗病能力,豐富生活,延遲衰老,延年益壽。

(6)體育鍛煉對肺活量有促進作用,可增強呼吸肌肉的發達,使呼吸幅度加深,相應呼吸頻率減少,使肺的貯備能力和適應能力增強。

(7)體育鍛煉能增強反應靈敏度,使人動作快捷協調,肌肉神經的調節完善準確,增加活動的反應速度,提高機體對平衡、定向的精確程度。體育鍛煉還能提高睡眠質量,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由於運動能夠使肌肉發達,同時使多餘脂肪燃燒減肥,也可以使瘦人豐腴起來,所以堅持體育鍛練,可使少兒體型健美。

13.體育鍛煉時間與運動量如何安排?

根據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每天要有1小時的活動,包括體育課、課間操和課外鍛煉。學校應合理組織,因地製宜,靈活多樣,保證體育活動的時間和質量。

(1)早操和課間操絕不可少。早操可使學生打消睡意,提起精神,迅速投入學習;課間操能使較長時間靜坐學習的機體獲得運動和調節的機會,改善大腦的功能,提高工作能力。因此每天必須安排10分鍾的課間操或早操。

(2)活動體育教師可以按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組織運動隊或體育小組進行不同內容、不同運動量的活動。

體弱者可進行慢跑、打乒乓球、打太極拳等活動;對一部分學生應進行的“達標”鍛煉,“體育達標”的多少,也是衡量一個學校體育鍛煉好壞和學生體質強弱的重要標誌。一般學校的“達標率”應在35%~50%以上;對一部分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可由老師專門指導進行一定技能的專項運動訓練,為參加體育比賽做準備。

對於小學的學生應以小運動量為主,間隙時間多些。運動量的大小應根據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健康狀況和訓練水平不同而有異。以下舉例說明用心率(脈搏)來安排運動量的方法。

首先,學會準確熟練地測定自己橈動脈或頸動脈的脈搏(或稱心率)的方法。再應知道自己的最大心率,即220-年齡的數,為最大心率。在運動時有效心率範圍,兒童少年是(200-年齡)×0.65為心率下限;(220-年齡)×0.75為心率上限。對於不經常運動的孩子,可先從比這小的運動量開始鍛煉,逐漸過渡到這個心率範圍。

14.運動鍛煉需要什麼醫療保健?

運動醫療保健是對參加體育運動者進行幫助和指導的重要措施。其內容很廣泛,在這裏我們隻簡單介紹一般家庭運動鍛煉需要掌握的醫療保健事項,這套醫療保健事項對少年兒童運動鍛煉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1)全麵檢查。在實施運動計劃前,應對自己進行全麵的身體檢查和一般的身體素質測試(身高、體重、心功能水平、靈敏性、反應性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及早發現並治療有疾病者;了解身體狀況,便於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適量體育運動;身體素質測試結果可便於身體鍛煉前後的比較,觀察運動鍛煉的效果。

(2)選擇合適的運動場所和服裝。我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日益增多,有一個安全、安靜、舒適的鍛煉環境為人們所祈盼。運動場所氣和設備對提高運動效果以及預防意外事故是很重要的因素。

目前,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場所一般是家中的陽台、房間裏、房屋前後的空地、公園和健身中心,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情況作出合適的選擇。

參加鍛煉時,換上合適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是防止運動損傷的前提。運動服要選擇柔軟、彈性好、吸水性能好的,暫時沒有運動服者穿健美褲、羊毛衫也可。運動鞋要選擇輕便、有彈性、結實耐用、透氣性好的。如果穿上沒有彈性的鞋子在硬地或路麵上跑步,容易引起下肢的不適或損傷。運動鞋的質地好壞、尺寸是否合適,可直接影響足部及下肢關節的健康,也影響人體的運動。

(3)科學飲水與進餐。運動中水的補充應以運動量、出汗量、口渴程度等情況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在運動前應飲水約200毫升,在運動中如出現口渴現象應補充100毫升溫開水。連續運動中有多汗情況時每10分鍾飲水100~200毫升,運動後應補足失去的水分量,並應分次適量補充,不能濫飲狂喝。水溫最好在15度左右,避免飲含有咖啡因、酒精等的飲料。

運動的安排應與進餐時間相適應。晨起,空腹鍛煉可以引起低血糖、頭暈等不良反應,因此,最好在晨練前喝一杯溫牛奶,吃少許糖果。若早餐後去鍛煉可應在1小時以後,如果是參加運動會、比賽,則進餐與運動之間的時間相隔2個半小時以上為宜。在運動結束後,休息半小時再進餐,若運動量大,應將進餐時間後移半小時。

(4)做準備活動與整理活動。準備活動能提高機體各器官的興奮性,使機體各器官進入運動適應狀態,是運動前的“預熱”過程,能提高運動效果,有效預防運動創傷的發生。一般性準備活動有慢跑、原地徒手做操等全身性活動;專項運動的準備活動是與專項運動技術有關的活動,如籃球運動投籃、足球的傳球和射門等。準備活動時間的長短要根據運動量大小、身體狀況、氣候、年齡等情況而定,一般為10分鍾左右,以微出汗為度。

運動後的整理活動可以加速代謝產物的清除,加快體力恢複、消除疲勞和防止運動後意外的發生。整理活動應在運動結束後先慢跑或步行1~2分鍾,然後做些與運動內容有關的運動,如伸展四肢、抖動肌肉、局部按摩等放鬆動作,做5~10分鍾。

(5)定期作運動監測。根據運動量的大小、運動計劃的安排以及對機體變化的了解,定期進行體重、心率、血壓、血紅蛋白、台階試驗等檢查和測試,以便對鍛煉效果和機體心肺功能等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以此來適當調整或修改運動計劃,有利於身體健康。

15.怎樣幫助孩子鍛煉身體?

要想在人生中取得一番成就,獲得成功,除了需要具備情商、智商等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強健的體魄。身體素質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父母千萬不可忽視。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父母應積極引導孩子做好如下工作:

(1)支持孩子參加學校安排的晨煉,特別是冬天不輕易讓孩子缺席或遲到。鼓勵孩子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和上好體育課。

(2)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在家也能參加一些體育鍛煉。特別是星期天和節假日,家庭體育鍛煉宜側重於小型多樣,如夏季遊泳、冬季跳繩、周日打羽毛球。節假日時間如果較長,可以結合旅遊進行爬山、劃船,即使在室內也可練習仰臥起坐、抓舉啞鈴等。如果家長也參加,不僅能增強孩子體育鍛煉的意識,而且能融洽兩代人的關係,縮短心理距離,也有利於家長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3)重視孩子體育鍛煉,還要時時提醒孩子注意4個堅持:堅持經常鍛煉,使體內各種組織器官在劇烈運動中的能量物質消耗和運動後所得到的超額補償,形成持久的良性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堅持全麵鍛煉,認真參加跑、跳、投擲等各項運動,全麵發展力量、速度、彈跳力、靈敏度等各項素質;堅持室外鍛煉,新鮮的空氣、充足的陽光,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營養的吸收和利用都有重要意義,室外多變的氣候也有利於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堅持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步增加,不能固定不變或盲目過量。

總之,孩子體育鍛煉也不是短時期內就能見效的,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曝十寒,貴在持之以恒。

16.如何預防蛀牙?

據調查,兒童持續居高不下的流行疾病為眼疾、近視,另一項就是蛀牙。蛀牙屬於現代幼兒5大健康威脅之一。蛀牙正式學名為“齲齒”,在全世界的分布很廣,但不平均,美國、加拿大、北歐此類發達國家比較優異,蛀牙速率下降;而中國、墨西哥、智利、泰國屬“高蛀牙發生率國家”,可見在預防蛀牙上,我國的工作和任務還相當艱巨。

蛀牙也就是蟲牙,其實,蟲牙裏麵並沒有蟲子,而是因為咀嚼食物後沒有及時刷牙漱口,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鈣、軟化,進而慢慢形成空洞。據統計,我國兒童的乳牙齲齒患病率為80%~90%,恒牙患病率為40%。

預防齲齒的方法主要有:

(1)使用含氟牙膏。這種牙膏可以使牙齒更加堅固、抗酸,可以抑製細菌,還能增加牙齒再礦化能力。經過科學論證,長期使用含氟牙膏對身體沒有任何不利因素,是一種安全的護牙方法。

(2)窩溝封閉方法。實際上這是防止齲齒的最佳方法。每個人的後牙(磨牙)咬合麵上總有一些深淺不一的溝,那就是窩溝。窩溝封閉是在這些容易生長齲齒的地方提前填滿高分子樹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在孩子的磨牙新萌出的1年之內進行窩溝封閉效果最好。

(3)早期填充。發現了淺齲後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充填治療。

另外,預防蛀牙要注意:少食甜味食品,如糕點、巧克力、糖果等;進食後要立即喇口或刷牙,以免細菌繁生;睡前不要進食,即使進食也要嗽口或刷牙後再睡。

17.患抑鬱症該怎麼辦?

抑鬱是指一種以消沉、低落甚至絕望為主要特征的情緒體驗狀態。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對憂傷事件的反應通常超出正常反應的許多倍,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低落情緒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恢複。在日常生活中,抑鬱症兒童總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壓力感,對事情不能作出決定,不能開展行動,他們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毫無興趣,總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學習,自卑嚴重,甚至認為自己是毫無價值的人。

醫治兒童抑鬱症以心理治療為主。父母和教師要做耐心的思想開導,特別要了解孩子產生自卑的原因,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前途充滿信心。通過說明教育,大多數患兒可恢複正常。

18.怎樣擺脫孤僻與遲鈍的困擾?

孤僻和遲鈍是兒童在精神長期緊張的狀態下發生的一種心理行為障礙,學齡前與學齡兒童是此症的主體,且男孩較多見,在目前獨生子女多的情況下,其發病有所增加。

孤僻和遲鈍表現常相互伴行,主要表現有:不合群,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對班級榮譽漠不關心;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表現為兩眼無神、呆視前方、表情淡漠、行動遲鈍;從不將內心體驗和感受告訴他人。嚴重時患兒完全不與人交談,拒絕回答各種問題。他們又非常敏感,情緒易激動或暴怒。

孤僻行為的原因是心理壓力大且持續存在,如父母管教太嚴,動輒打罵、恐嚇,長期心情鬱悶;或家庭不和、父母離異、兒童所信賴的人突遭不測,或體質差、大病初愈等。

治療孤僻行為應首先消除各種精神壓力因素,如減輕作業負擔和開學壓力,糾正家長的不良育兒態度等;必要時可更換環境;引導兒童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社會,培養多方麵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多參加體育鍛煉和課外活動,讓他們在集體生活中逐步擺脫孤僻傾向,合理安排學習生活製度,創建和善的環境和人際關係,這些對糾正孤僻和遲鈍行為是很有益的。

19.如何預防、治療遺尿症?

正常小兒自2~3歲起已能自控排尿。兒童遺尿症指的是5歲以上孩子還不能控製排尿,夜間入睡尿床或白天尿濕褲子。遺尿症分功能性和器質性兩種,功能性遺尿症多因控製排尿的能力差所致,器質性遺尿症則是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係本身的疾病所致(如糖尿病、泌尿係統感染等),這裏所要論述的遺尿症指的是功能性遺尿症。

功能性遺尿症多數由精神因素引起,如排尿習慣訓練不良或強烈的精神刺激、心理紊亂,如抑鬱、多動症、習慣性抽動或其他不良習慣的兒童等常伴有遺尿症,兒童孤僻,缺乏信心,或睡眠深沉等也都可引起遺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