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婆”的外號
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我們天天叫著“外婆”,難免會有些無味。於是我突發奇想,首先提出“換外號”的想法。可是,我也是隨口一說,竟然得到了他們的強烈反應。
說到第一個新取的外號,那是連任初中兩年半的英語委員操樂融起的。
操樂融,是我開學時認識的第一個人,因為她坐在我旁邊,所以就聊上了。後來發現,她不過比我大12天。後來班主任第一次排位時,竟然把我和她排在一起了……
隨著英語老師在班上的“威望”增加,她當然也跟著“吃香”,在班上已有四分之三的女生成為了她的“下屬”。又一次,她叫“下屬”們檢查作業,那個場麵,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壯觀景象!“下屬”多了,當然也要有“稱呼”了。好笑的是,操樂融給“下屬”們起的名字都是動物係列!有“熊貓”、“兔子”、“小貓”等等……我親切地稱她為“農場主”。身為外婆,當然也是進入了“下屬”之中(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男生也是)。因為外婆長得太像猴子,又瘦,又矮,故得名——猴子。
當然,“猴子”固然很貼切,但是我們一時又難以改口,所以“猴子”就很少出現過了。
類似的,還有——“海波”
海波,就是硫代硫酸鈉,一種物質。這個名字是在初二的一堂物理課產生的。當時好像講的是“探究海波的熔點”,老黃(物理老師,姓黃)叫外婆來念關於實驗步驟這一段。本來汪海博和“海波”已經讓我們笑的不行了,又讓他來讀,那節課我清晰地記得——所有人都撲在桌子上憋笑……
從此,“海波”再次刷新了外婆的外號。
說到“海波”,讓我想到了“亡孩”。
班內“組織”四起,每天到處拉人加入。已經瘋狂到建網站、寫同名小說、每月選議長、議員的地步了。外婆不幸被加入到了一個叫“CDP”的“組織”。因為防止“組織”成員資料泄露,所有人都被換上了一個代號。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原名的改寫,所以外婆得名——亡孩。雖然意思不怎麼好,但足以讓人造成錯覺。初二下學期,外婆因為種種原因,退出“CDP”。“亡孩”也就消失不見了。
接下來,就要公布他的曾用名了。
初二上學期的時候,我和外婆又是同桌(中間斷了幾次)。有一節語文課,當老師講到作者的資料時,外婆悄悄跟我說:“誒,你知道嗎?”
我問:“知道什麼?”
外婆:“我有一個沒有用過的名字。”
“沒有用過什麼名字?”
咳咳,語文老師應該是看見了我們在講話,故意咳嗽了幾聲。
“下課說……”外婆用手捂著嘴小聲說。
終於下課鈴響了。
“喂!什麼名字啊。”
“哎呀,就是我爸在我出生前取了兩個名字”
“啊哈?”
“一個是汪海博,另一個是‘汪莫言’”
“莫言?!你在逗我?”
“不是那個莫言,是沉默的默。”
……
默言這個名字真的很適合外婆,因為外婆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十好少年”,不違紀、不上網、不罵人、不抄作業。當我告訴劉慧穎、尚宇瑤、胡瑞他們的時候,一個個全都笑得眼睛泛著淚花……
一直到初三上學期。
那天外婆突然跟打了雞血一樣告訴我:“誒,你過來!我告訴你一件事!!”
“幹嘛!瘋了嗎?”
“跟你說件事,其實我不是沉默的默,是墨水的墨。”
當時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於是把他當做神經發作。後來上課後我才回想起來,欺騙感情啊!逗了我們一年啊!那節課下課,我並沒有讓劉、胡等人“打”外婆。
後來,外婆“誠懇”地向我們道歉了。
就這樣,“汪墨言”也被翻了出來。但是無論是“外婆”、“猴子”、“海波”、“亡孩”還是“默言”或是“墨言”。外婆還是外婆。就像QQ分組那樣,備注一直在變,但那個企鵝號永遠不會改變。也許數年後,我們大家都有了新的外號或者改了新的名字。
但:
名字在變,人不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