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老漢得子(1 / 2)

林沐自六歲留在清源山的清源觀五年有餘,從一無知幼兒到如今的半大少年時間過得也就如同白駒過隙一般。但對於林沐來說卻是五個難熬的寒暑。

林沐在家排行老五,在他前麵有一個大姐和三個哥哥。家裏雖然過得清苦,但父母都是樸實勤快的莊稼人也不至於餓著。林家兩老意外地老來再添一子很是高興,哪怕是家裏又多出了一張要吃飯的嘴。

在林沐的老家有個習俗,小孩百日之後才可以正經取個大名。到起名那天,林家婆娘就不住地催林老漢去求大莊上的一個頗有名望的老學究幫取個名。因為前麵幾個娃名字都是林老漢和他以前的爹胡亂取的。

女兒先出來的幹脆就叫林大妞,老二就叫林二娃。以此類推輪到林沐就該取名叫林五娃的。林家婆娘想這最後的一個娃以後能有大能耐就好了,起碼認識幾個字也成。叫有學問的人取個好名字圖個吉利。

林老漢也知道這個理,但求人空手去可不成,還是去求讀過書的大能耐人禮數可不能少了。家裏也拿不出幾個錢,想了一下才不情願地從家裏養的幾隻雞裏拿了兩隻最肥大的。

等到老學究那裏先把兩隻雞恭敬地送上,再把請人代寫的孩子的生辰八字送個那個老學究過目。老學究看完生辰八字,又看了看書童把兩隻大肥雞關進後院。撚了撚稀疏的胡子沉吟了一下,道:“這娃五行缺木,單字一木,添之以水以潤之,為之沐也”。

喚來書童取來文房四寶,寫了一個沐字交給了林老漢便叫書童送客。林老漢直到走出門口還拿著那張隻一個字的紙一臉茫然。

還是那小書童好心告訴林老漢,你家小子五行缺木,缺什麼補什麼,先生就補了個木字,木要水來養活就加了三點水。

林老漢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取名也是缺什麼就補齊什麼呀,不過還是有點不明白兩隻大肥雞就換來一張紙一個字啊。

小書童看見林老漢還是一臉地不解的樣子,就拍著胸口說你這個娃得到了先生取了這個名以後一定是大富大貴的命,兒孫滿堂,吃喝不愁之類的雲雲。

林老漢一聽大樂,將來家裏的老幺兒一定有出息,便樂嗬嗬地步停念叨吃喝不愁,吃喝不愁。低頭看了手裏那張紙又看了看小書童想給幾個喜慶的糖錢,可往身上摸了一把發現也沒幾個小錢老臉不由一紅,都是婆娘會過日子抓得太緊了。

當找到幾顆前些天到深山裏采藥時偶然發現的幾顆稀罕的野果時,一古腦地塞到小書童的手裏。也不管本來是想要帶給給家裏幾個孩子解饞的還是人家書童是不是願意要。向老學究的正屋鞠了鞠一躬。就樂嗬嗬地大步回去了。

小書童看著手裏這幾顆不起眼的野果,不由撅了撅了嘴。不過看著挺新鮮的不知道好不好吃,當小書童在考慮野果好不好吃的時候,老學究卻在一間昏暗的書房裏捧著一本泛黃的古書歎氣道“水養木,水木交融,交融水木。怪哉,異哉,豎子命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且看罷”。

家裏多出了個小寶貝疙瘩林家都寵得不得了,林家二老就不用說了,就連姐弟幾個也是喜歡不得了,有好吃的好玩都會想到家裏那個淘氣可愛的小幺兒。林沐的到來給這清貧的一家帶來了無邊的快樂。

原本一切都是順順利利的,就在林沐六歲那年,林沐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讓原本歡樂的一家愁雲慘淡,為此林家都請了好幾個郎中大夫給小林沐看病。可林沐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一天地加重了。為此家裏都都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林沐的大姐連自己的嫁妝都給貼了出去籌看病的錢。同時家裏人還請巫婆神漢什麼的做了好幾場法事,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