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因為靈火是在外麵炙烤,就算鼎爐都是特製的,而且靈火威力都很大,等到溫度到達裏麵之後也會有很大的損失。加上全封閉的結構全靠修士的神念感應內部的變化,失誤率和浪費程度都比較高。
內燒爐則要極端的多,而且沒有幾把刷子的修士也玩不了這個,因為這種爐子是沒有地的,隻有一個中空的爐膽。
需要煉製的時候,材料和法器胚胎就在爐子中間,靠修士的神念進行把持,然後靈火就這麼直接燒烤。
這種爐子的好處就是神念直接接觸內部的材料,能夠更加直觀和細微的進行操控。而且靈火也是直接接觸材料,燒起來直截了當沒有什麼大的損失。當然缺點便是神念不夠的人無法操控,畢竟一邊操控靈火一邊還要控製材料,那真不是剛入門的修士能做到的。
最後的內膽爐則結合了兩者的優點,當然也繼承了一部分缺點。
它的主要結構是兩層,外麵和平燒爐一樣,但會留幾個窟窿供人觀察裏麵動靜。而裏麵還有個內膽才是真正的爐子,它上麵同樣有幾個不斷的窟窿供外麵的修士用神念進行觀察。
煉製的時候,修士需要將材料放入內膽之中,然後在內膽與外層直接點燃靈火,靈火直接炙烤內膽使得溫度迅速升高。因為外層的存在使得靈火的溫度一直在兩層之間,損失不是很大,同時觀察孔的存在也方便修士用神念進行觀察。
另外,因為有個內膽托住那些材料,修士也不用費心通過神念操控材料,所以也節省了大量神念,隻需要專心控製靈火就行。
正因為內膽爐結合了兩者的優點,所以稍微有些追求的修士,都會選擇煉製一隻內膽爐作為自己的起步修行法器,幫助自己踏上修仙第一步。
現在,江凡已經捏完了內膽,看著這直徑如一隻碗口大小,深約尺許的橢圓形內膽,江凡覺得自己手藝還是不錯的,然後他又開始捏製外層。
外層要簡單一些,單身耗費的材料卻要多得多,所以江凡又捏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終於成了一隻能夠裝下內膽的外皮。
用靈火稍稍炙烤,將這兩樣部件烤幹了之後,他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然後又進行了修整,確認沒有什麼問題了之後,開始煉製的第二步——篆刻!
這裏所謂的篆刻可不是刻字,而是在區分法器和普通器物的最主要標誌,就是在法器胚胎上繪製符文!
隨著江凡心念一動,真元彌漫而出,將法器緩緩托舉到了他的麵前,在空中慢慢轉動著。
他的目光專注而銳利,手中不急不緩,一枚枚的手印打出,無數如有實質的光彩符文飛蟲一般撲向空中的鼎爐胚胎,然後沒入其中,就好像這鼎爐是一隻不見底的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