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視界

■ 倪誌福

從學徒工到國家領導人

中華全國總工會原主席倪誌福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4月24日1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他曾是中國政壇一個特別的存在。公開資料顯示,他以發明“倪誌福鑽頭”成名,繼而進入政壇,曾連續七屆擔任中央委員,有人稱他是“中國政壇最缺乏個性與傳奇色彩,卻又最是謎一般的人物”。在長達近40年的從政生涯中,倪誌福一直很低調,這與他早年的名聲大噪形成鮮明對比。

在上世紀50年代,以他名字命名的“倪鑽”,是那個時代的關鍵標簽。1959年11月1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倪誌福和他的鑽頭》。這篇具有時代特色的勞模報道使他成為了閃耀的“明星”,成為他從政的墊腳石。倪誌福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革新能手,並最終成為國家高層領導。

他先後曆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書記,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天津市委書記,全國總工會第九屆、第十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曆經30多年而穩居高位,或許,軍工人的樸實無華,軍工人的執著謙遜會對此給出一個恰當的解讀。

陳德銘 新任海協會會長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4月26日在北京召開,陳德銘被推舉為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曾曆任蘇州市市長、蘇州市委書記、陝西省委副書記、省長等職。2006年5月,陳德銘出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2007年12月至2013年3月,擔任商務部部長。台灣《旺報》刊文指出,兩岸兩會將開啟“陳林會”的新時代。文章說,“會說英文的部長”讓大陸媒體對他印象深刻,1996年在南京大學念管理學博士學位,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博士官員。陳德銘以豐富學識與務實作風著稱,在金融危機時,讓大陸進出口仍能保持成長;而他在國務院同儕中也頗有口碑。

王偉光任中國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

據《海南新聞聯播》和《海南日報》的報道,王偉光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的身份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紀念活動上講話並接受了記者采訪。據了解,這是王偉光首次以該身份在媒體報道中亮相,此前他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偉光於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學士學位,後考入中央黨校理論部,獲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他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兼任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谘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專家。

顏丙燕 首位天壇獎影後

4月23日晚,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晚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閉幕式上,首屆“天壇獎”頒獎結果一一揭曉,兩部入圍的華語片均有不俗斬獲,《一九四二》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視覺效果獎兩項大獎,顏丙燕憑借《萬箭穿心》獲得影後。基努·裏維斯和吳宇森聯手頒出了最佳女主角獎,顏丙燕成為首個天壇獎影後。該片於去年公映,票房雖差強人意,卻獲得業內外人士一致好評,被認為是2012年度最好的華語片之一,而顏丙燕不著痕跡的精湛演技,也被媒體認為這個影後拿得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