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烏江事變(2 / 2)

劉邦有點不好意思道:“齊王你看石壁上的字吧!”劉邦當然不好意思說自己自以為是,確信項羽會自刎,而自己則與二喬邊樂邊等的事。

韓信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看了石壁上的字和劉邦的表情,他就明白了,隻是卻不敢怪劉邦,於是就道:“大王,如此那項羽一定逃往江東去了,末將請命,大軍立即渡江,繼續追捕項羽!”

劉邦道:“好吧,你們去吧,記得不可濫殺無辜!”

漢軍渡過烏江,繼續追擊項羽,可是他們把江東搜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項羽和他的二十八騎!而項羽老家魯城卻誓死抵抗,漢軍由於執行劉邦的不可濫殺無辜政策,因此對魯城一籌莫展!最後韓信幹脆將一個貌似項羽的楚軍士兵的頭顱送到魯城言明項羽已死,魯城這才放棄了抵抗,江東徹底平定!

劉邦接到韓信的報告,心裏納悶:這項羽難道會飛天遁地不成?不過楚國已亡,自己也沒必要擔心他還會翻起什麼浪來,於是下令任命英布為淮南王,彭越為梁王,再命劉賈為荊王!

而楚王這個大肥缺,則交給了自己的親兒子劉肥了,這小子這次戰功卓著,劉邦認為他已經長大了!而且楚國地位重要,不交給自己的兒子還真不放心!

劉肥這次算是撈到大便宜了,自己那些弟弟妹妹一個個都年幼,自己占了年紀的便宜,能跟隨劉邦出征,所以封為楚王實在是劉肥走了好運!

至此,中國大部都被劉邦統一了,劉邦深知曆史的發展,下一步就應該對付大漠的遊牧民族了。

而劉邦手下文武大臣們此時心裏卻同時想著一個事情:那就是想辦法讓劉邦登基稱帝!因為隻有劉邦當了皇帝,自己的位子才有著落!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在定陶休息,齊王韓信、趙王張敖(張耳已死,子繼父位)、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等一齊聯名上書,請求劉邦登基為帝,以正天下!眾人跪倒齊聲道:“臣等恭請大王登基為帝,以安民心!”

劉邦知道這曆史上的事兒,雖然自己也想當這個皇帝,可是還得虛情假意推辭一番,日後才能博得曆史美名!於是就道:“諸位愛卿,本王乃草莽之輩,焉能榮登大寶?諸位還是另選賢能吧!”

韓信道:“大王雖然出身草莽,卻能率領我等誅滅暴秦,蕩平四海,仁義遍布天下,又得萬民擁戴!大王若不能登基稱帝,何人敢也?”

眾人齊聲道:“大王登基,當之無愧,還請大王萬勿推辭,以免冷了眾人之心!”

劉邦一看這場合,再推辭那就太假了,於是也就順勢道:“既然諸位愛卿厚愛本王,那本王就盡力而為吧!傳本王命令:擇日在洛陽舉行登基大典!”

眾人齊聲道:“大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