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城府衙,劉邦召集所有官員議事。
“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來,是決定克日出征伐秦的大事!諸位先議一議吧。”劉邦不緊不慢的說道。
樊噲聽了,立馬跳了出來:“沛公,我讚成伐秦!”
一幹武將都紛紛響應。
劉邦看向蕭何、韓信二人,見他們尚未有任何表示。二人對視了一眼,又各自點了點頭。就見蕭何上前對道:“沛公,我軍如今兵強馬壯,共有精騎兩千,車兵兩千,步兵六千,糧草豐足,府庫充盈。秦軍受各方義軍牽製,正好此時出兵!”
劉邦頷首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出兵,那先討伐哪裏合適呢?”
韓信忙上前對道:“末將以為,豐縣離我沛城最近,我軍新建,可以之為目標,小試牛刀!待攻下豐縣,大軍稍事休整,可直奔秦軍糧草重地臨睢,同時派出三路疑軍,迷惑秦軍肖縣、太丘、建平三路,讓秦軍不知我軍意圖,此戰也可定也!”
劉邦拍案而起:“今天下群雄四起討伐暴秦,我輩在此厲兵秣馬,如今已可一戰,拯救黎明百姓刻不容緩!命:韓信為三軍司令,督掌本公帥印!蕭何為沛城留守,總管沛城大事!劉交為糧草總管,負責此次伐秦大軍一應後勤保障工作!本公自領伐秦先鋒官,其餘主將隨我進發!明日辰時,東門祭旗出征!”
眾人高呼:“諾!”
劉邦吩咐眾人回家做好準備,自己也回到府中,與眾家人道別。冰冰憂心忡忡道:“夫君如何自領先鋒啊?要知道衝在前麵,危險是最大的,你乃一軍之主,豈可以身犯險?”其餘三位夫人也是附和著。
劉邦笑道:“夫人有所不知,行軍打仗,士氣乃是關鍵所在,我若親往,從者豈不奮勇爭先?到時勝之易如反掌也!韓信有領軍之才,我若有難,他豈會知我於不顧?夫人們且放寬心,為夫這次一定大勝而歸!”
眾女聽了這才心中稍寬。
劉邦又道:“城中大小事務都交給蕭何打理,你們有什麼事盡可找他就是!今日待我親自下廚,全家大吃一頓!”
於是劉邦親自上陣,眾女打下手,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了出征前的最後一頓飯。
就要出征了,眾女自然都舍不得,都想和劉邦一齊度過這特別的一晚。劉邦心裏也是不舍,於是提議今晚一夫四妻,同榻而眠,這一在當時頗為荒唐的提議居然全票通過了!於是劉邦當晚享盡性福,此起彼伏的歡叫讓人臉紅心跳......
公元前209年10月10日,劉邦出沛城,領軍一萬進攻豐縣。
大軍到達豐縣城下,劉邦讓樊噲上前喊話。
樊噲領命上前,讓守將上前答話:“喂,城上守將何人?我乃沛公手下大將樊噲是也!”
城頭冒出一人,大聲斥責道:“我乃豐縣守將公孫龍是也,爾等何方草寇,敢來犯我城池!”
樊噲剛想答話,劉邦舉鞭喝道:“公孫將軍此言差矣!當今朝廷不仁不義,殘害忠良,又兼寵信宦官趙高,霍亂朝政,將軍不聞朝中流傳指鹿為馬之說乎?”
城上守將為之一窒,顯然,劉邦這話說到他心裏去了,語氣溫和了些道:“將隻唯君命是從!雖有奸臣當道,吾又能若何?今日爾等初犯,自行退去吧,吾不怪也!”
劉邦又道:“將軍,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今天下,義軍四起,朝廷已是危在旦夕,今將軍若能明辨是非,開城投降,一則詮了將軍大義,二則免了雙方傷亡,豈不快哉?”
公孫龍沉聲喝道:“不知何為大義?”
劉邦朗聲說道:“當今大義,乃順天命,救黎民,若將軍執迷不悟,與暴秦為虎作倀,我劉邦也隻好手提三尺寶劍,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也要為民請命!將軍三思!眾將士聽命,後退五裏,安營紮寨!”
眾將士領命,全軍徐徐後撤五裏,安營紮寨。
公孫龍暗發一聲歎息,今日來的這個人,光氣勢上就壓倒了自己,再看他手下那些將士,一個個如狼似虎,一看就不是好惹的,而他卻暫時退去,不知何意啊。
劉邦營中,韓信等人圍成一桌,正在商議。
樊噲嚷道:“沛公,今日我軍氣勢如虹,應該一鼓作氣,拿下豐縣才是啊,幹嘛撤軍呢?”
韓信看看劉邦,見他點頭示意,便道:“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此為上上策也!今沛公曉以利害,若能讓公孫龍不戰而降,豈不妙哉?再者,今日沛公所言,乃詳盡闡述了當今局勢,城中軍士皆已聽到,想必也能動搖其軍心,我們還是靜待佳音吧。”
陳平笑道:“沛公欲成此事,陳平願到豐縣走一遭,說服那公孫龍來降!”
劉邦起身施禮道:“如此就有勞內史大人了!”
陳平連夜走馬來到豐縣城下,向城上喊話:“我乃沛公帳下陳平,有事麵見公孫將軍!”
城上舉起火把一看,陳平單人獨騎,便放下吊橋,放他進城。
公孫龍將陳平請到大殿,雙方分賓主坐下。公孫龍道:“不知陳先生所來何事呀?”
陳平微微一笑道:“特來救公孫將軍一命!”
公孫龍大怒道:“陳先生危言聳聽了吧,我豐縣守軍雖人不過萬,但城池堅固,糧草充沛,又兼良弓勁弩相助,何來救命之說?”
陳平不為所動道:“公孫將軍隻知自家情況,卻知天下乎?我家沛公不願大開殺戒,命我前來勸諭將軍,將軍真不知乎?我若欲去將軍性命,易如反掌也!”
說完擊掌三下,就見寒光一點,一支飛刀“嗖”的一聲直插入公孫龍旁邊木柱之中!
公孫龍大驚失色,卻連發出飛刀之人都未謀麵,若此人的目標是自己,自己焉能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