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離開延禧宮,來到太極殿一側的一間小屋子裏,管事姑姑玉秀姑姑早已經帶著朝服等在裏麵。皇帝瞧著時間確實不早了,馬上換了衣服上朝去了,眾朝臣行禮完畢,李玉明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剛說完,戶部尚書秦昌齡走出來拱手奏道“啟稟皇上,昨夜太倉中潛入一夥人以變質發黴的粟米替代新米,導致太倉總共損失粟米約一萬石”,皇帝聽了一驚馬上問道“什麼?一萬石?你們是幹什麼吃的,可知是什麼人幹的?”,秦昌齡說道“糧倉出事後,微臣就派人通知了刑部”
皇帝轉向刑部尚書問道“可查出什麼眉目了嗎”刑部尚書張越俯首說道“昨夜秦大人就告知了微臣,微臣派人調查時在現場發現了這個東西”說完從袖子裏取出一物,李玉明走下來接過,轉身上去遞給皇帝,皇帝接過來,仔細看了幾眼,示意張越繼續說,“這個令牌是在太倉裏找到的,微臣猜想可能是某個府裏的令牌,微臣昨晚就命人去暗中調查,隻是還沒有什麼結果”
皇帝囑咐了張越務必要迅速查出真相,突然想到太倉中的五萬石糧食是為了山西賑災之用,頓時頭疼不已,丞相蘇景之拱手說道“太倉裏的五萬石糧食後日就要啟程運往山西了,當務之急還是想想如何填補上這個漏子啊”皇帝皺著眉說道“前年關中大旱,京城太倉中糧食本就不足,好不容易籌集了這些,偏偏又發生了這事兒,眾位愛卿可有良策”蘇景之說道“依臣看,若是從全國再征集糧食在運往山西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江南糧食儲量豐厚,從江南直接運往山西還方便些”
清遠候曹清瑞站出來說道“皇上,微臣不同意蘇相的意見,前年關中的大旱,朝廷已經向江南征集了上萬石的糧食,若是今年再向江南征糧,恐江南民眾不滿啊”皇帝掃了地下眾人一眼,有人對此語深以為然,有的則不以為然,打眼看向站在大殿一側發呆的建平伯李誠驊頓時有些不滿,陰著臉開口道“建平伯,你可有辦法啊”,李誠驊沒想到皇帝會叫他,一時沒回過神兒來,隻是下意識開口“沒..沒..沒辦法”,他呆呆的樣子讓眾人看了去,頓時哄堂大笑。
皇帝看了他這幅模樣也無奈的笑了笑,揮手讓他退回去,皇帝想了想之後便說道“先從江南再調一萬石糧食,再從山東調用一萬石,至於其他的再想辦法吧,另外征用糧食的地區降稅一成”,又對戶部尚書說道“去查查國庫裏還有多少錢,要是實在不行,就從國庫拿出一部分來”,說完就命退朝了。
走到連接太極殿與勤政殿的禦道口的時候,皇帝轉過身說道“去把宰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昌王、定王、長寧侯都叫來”,後麵自有小太監下去傳話。待皇帝去了勤政殿,坐下來,剛吃了一口茶,就有李玉明走進來說道“皇上,幾位大人到了”,皇帝揮了手讓他們進來,幾個人魚貫而入,向皇帝行了禮,起來後就在一邊站著,皇帝示意小太監給幾人安了座位,幾人都坐下了,皇帝開口道“剛才在大殿上,說話有些不方便,依你們看來襲擊太倉的是什麼人”,定王楚辰逸和弟弟昌王楚辰軒對視了一眼,站起來說道“臣弟覺得,此事必定不同尋常,那幫人早不來晚不來非要趕在賑災糧食起運前來這麼一出,恐怕是別有想法”。
蘇景之也附和道“臣覺得王爺說的有道理,不過此案的突破口還是在那塊兒令牌上”,長寧侯傅啟超從來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這次竟然開口說道“臣覺得當務之急還是籌措糧食要緊,至於查明幕後黑手,依臣看來還是容後再說的好,雖然向兩地征求二萬石糧食,恐怕也是不夠的,並且那二萬石怕也難以湊齊”,皇帝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從桌上的一本書中取出兩麵塊金色令牌分別交給楚辰逸和楚辰軒,對他說道“還要勞煩兩位王弟分別往東北和江南走一趟,就近督促地方官征集糧食,切記不可過於急迫,激起民憤”,二王站起身恭敬地接過令牌一起說道“臣必定盡心竭力,不負皇上厚望”,皇帝命他二人坐下。
幾個人正欲商量其他途徑,就看見李玉明慌慌張張的跑進來,皇帝一愣正要斥責他,李玉明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口中帶著哭腔“皇上,太後..太後落水了”皇帝倏地站了起來,不可置信的說道“你說什麼?母後怎麼會落水,那母後受傷了沒有?”李玉明小心的看了眼皇帝,臉色滿是怒色以及擔心,李玉明被皇帝過於灼熱的眼光看得低下頭,“皇後娘娘讓奴才來請皇上到慈寧宮去”。
皇帝疾步走向殿外,走到門口時忽然停下轉過頭說道“眾位愛卿先回去吧,就先按事先商議的來,李玉明送送眾位愛卿”說完扔給李玉明一個眼色,就離開去慈寧宮了。李玉明被皇帝瞪了一眼仍是迷迷糊糊的,不明白那一眼是什麼意思,但皇帝已經走了,他也隻能爬起來送幾位大人出去,定王、昌王二人和宰相等人告了辭就一同離開了,蘇景之倒是沒說什麼轉身走了,長寧侯笑嘻嘻的拽過李玉明,通過寬大的袍袖塞給李玉明一樣東西,李玉明想了想又悄沒生息的退了回去,長寧侯麵上似有些許尷尬之色,自己笑了笑也走了。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