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菲今年16歲,在學校是一名優秀的學生,父母對她的期望很高,為她的日後做了各種高期望的設想,比如希望她能考入清華大學,最好是由學校保送。可菲菲心裏明白,這樣的期望非常渺茫。可是她看了父母充滿期待的眼神,她又不忍心讓他們的期望破滅,漸漸地她對學習產生了恐懼,學習成績也降下來了。在高二的一次考試中,她的數學成績竟考了60分,於是老師和父母輪番找她談話,他們越說她的心裏覺得越煩躁。後來,她開始逃學,去網吧,錄像廳和電影院。父母知道後就在暗中盯著她,晚上把她關在房間裏學習,不許她看電視和接聽電話。她對一切感到心灰意冷。她每天都給自己計劃一種死亡方式,因為怕疼、怕死得難看,才讓計劃一次次落空。她想,如果老師和父母再逼她,她一定會死的。因為她覺得學校像座墳墓,埋葬了她所有的快樂。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青少年抑鬱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對一些原來喜愛的事情也沒了興趣;不願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幹什麼都高興不起來,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對未來缺乏信心,一點細小的過失或缺點也會帶來無盡的後悔,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樂。同時,還會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疲勞、頭痛等。他們看上去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個生活彌漫著灰暗的氣氛。有的人還自暴自棄,憤憤不平,認為自己受到別人的迫害,想獨自離家,甚至出現自殘、自殺行為。
抑鬱是一種不愉快、以心情低落為主的不良情緒。研究表明,大約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曾有過抑鬱。孩子抑鬱症的高發期主要是進入高中之後,因為此時大多數孩子開始步入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心理學家公認的危險期或動蕩期。
由於孩子青春期的心理不成熟和不穩定,這個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具備適當的能力和技巧去麵對挫折,因此,抑鬱情緒成了這個時期孩子生長和發育的不良情緒,有的表現為心境多變、偏激或突然的情緒搖擺;有的表現為反抗行為,常招致父母和老師的反感;也有的表現為易生氣、煩躁和不安、逃學、冒險、吸毒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總之,孩子的抑鬱表現千姿百態,有的是成人常見的抑鬱反應,也有的是情緒異常。
孩子的抑鬱情緒主要是由兩個方麵的原因造成的:個體內部的性格特點和心理過程。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認知和評價因素。青少年時期,由於個體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看問題容易片麵和極端,常常不能係統、全麵、客觀地看待現實。有抑鬱情緒的人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評價往往是偏離或歪曲的。第二,歸因因素。有抑鬱情緒傾向的人對失敗或不利的情況作歸因時,往往認為失敗是自己造成的,原因是比較穩定的。第三,自主性因素。有抑鬱傾向的人對自己的行為結果控製感低,因而自我評價低,這樣就導致個人不敢開拓自己的行動範圍,行為模式僵化,思維不開闊,其結果是無法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於是進一步強化了消極的自我評價,時間一長,很容易導致惡性循環。
父母該怎麼辦?
對於已經有了抑鬱表現的孩子,下列方法有助於父母對孩子抑鬱心理的矯治。
教導孩子要理智調節自己的情緒。“人受困擾,不是由於發生的事實,而是由於對事實的觀念。”這句至理名言說明了一個道理:讓孩子感到抑鬱的,並不總是糟糕的事情,而常常是孩子對事物的消極的認識。因此,當孩子情緒低落、抑鬱的時候,父母需要冷靜、理智地幫助孩子分析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考慮是否周到。如果能幫助孩子主動地調整自己的看法和態度,糾正認識上的偏差,用理智控製消極情緒,就可以使消極情緒減弱,並最終消除。
引導孩子轉移調節。轉移調節就是根據自己的要求,有意識地把自己已有的情緒轉移到另一方麵上,使消極情緒得以緩解。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時候,父母可以尋找一些令孩子開心或是振奮的事情,比如和同學講講笑話、打打球或是出去踏青等,讓愉快的活動占據孩子的時間,讓時間的推移來逐步消化他們心裏的積鬱,用積極的情緒來抵消消極的情緒。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一個人悶在自己的世界中,陷入死胡同。
教導孩子學會適當地宣泄。台灣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寫道:“情緒的波動對有些人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那是由於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發泄,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控製,不使它們泛濫而淹沒了別人,也不任它們淤塞而使自己崩潰。”
由此可以看出,適當宣泄情緒具有積極作用。情緒的宣泄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傾訴、哭泣、高喊、運動等。適度的宣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緒釋放出來,使心情平靜。當孩子心中有煩惱和憂愁時,父母要教導孩子可以向老師、同學、父母以及兄弟姐妹訴說,也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進行傾訴;情緒低落時,也可以大哭一場;在自己什麼事情也不想做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運動,使自己精神振奮。但是,在宣泄自己情緒的同時,要注意時間和場合,不要傷害到別人和自己。
對孩子適時暗示。暗示是通過語言的刺激來糾正或改變人們的某種行為狀態或情緒狀態。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積極暗示來減少或是消除孩子的低落情緒。比如說,當他們情緒低落、抑鬱的時候,父母告訴孩子:“憂愁於事無補,還是麵對現實吧。”在早上起床的時候告訴他們:“新的一天開始了,昨天的憂傷已經過去,你要開開心心地度過今天。”這些都是很好的積極暗示,它們會悄然地改變孩子的心境。
對孩子進行目標激勵。當抑鬱情緒纏繞著孩子時,孩子什麼事情也不想做,什麼事情也不願想,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完全處於一種迷茫狀態。這時應該引導孩子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最好是一個近期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不會感到無事可做。父母應教導孩子在給自己樹立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定要樹立自己在近期內能夠完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