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空手讀哈佛的華裔電腦巨人——王安(1 / 3)

哈佛檔案

王安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的電腦行業中,有一位被稱為“電腦天才”的成功商人。他移居美國不到30年,就構築起自己的電腦王國,成為名列第五的美國巨富。這位曾在電腦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華裔巨商王安。現在,來看看王安的成材曆程:1920年,王安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昆山。

1940年,王安從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專業畢業,並留校擔任電機工程助教。不久,他發明了“磁芯記憶體”,大大提高了電腦的儲存能力。1945年,王安赴美留學,在哈佛大學攻讀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

1948年,王安加入霍華德·阿肯的哈佛計算機實驗室。1951年,王安離開哈佛大學,以僅有的600美元,創辦了王安實驗室(Wang Laboratories)。1956年,王安將磁芯記憶體的專利權賣給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獲利40萬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並不滿足於安逸享樂,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使他將這40萬美元全部用於支持研究工作。1964年,王安推出最新的用電晶體製造的桌上電腦,並由此開始了成功的曆程。

1972年,王安公司研製成功半導體文字處理機,兩年後,又推出這種電腦的第二代,成為當時美國辦公室中必備的設備。1986年7月4日,在紐約自由女神100周年紀念儀式中,王安被選為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接受了裏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到目前為止,獲此殊榮的華人隻有王安和建築大師貝聿銘。1986年前後,王安公司達到了鼎盛時期,年收入達30億美元,在美國《幸福》雜誌所排列的500家大企業中名列146位。王安公司在世界各地雇用了3.15萬名員工。

1988年,王安再獲“自由獎章”,被列入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美國的這一名人堂自1901年創建以來,隻有愛迪生等68人入選。1989年,王安獲得美國“發明家勳章”。絕佳讚美曾經也是哈佛學子的比爾·蓋茨曾十分認真地指出,如果在80年代那位眼光遠大的工程師(王安)沒有貽誤戰機,今天可能就不存在什麼微軟了。比爾·蓋茨說:“可能我就在某個地方成了一位數學家,或一位律師,而我少年時代在個人計算機方麵的迷戀,隻會成為我個人的某種遙遠的回憶。”

成材有道

◆啟蒙教育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920年,王安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教師家庭。王安的父親曾是昆山一所私立小學裏的英文教師,抗戰爆發後他改行做中醫。六歲那年,王安進入父親所任教的小學讀書。由於父親很早就有意識地對王安進行啟蒙教育,所以王安一進學校就跳級到三年級學習。在學校,王安的英語成績很好,同時王安對數學非常感興趣。

小學畢業時,王安的年齡比同屆學生小好幾歲,父親就讓他進入補習文科的學習班,一方麵是為了讓王安補習那些以往他不太重視的文科知識;另一方麵是為了縮小王安上中學後與同學的年齡差。就在這段時間裏,父親給王安創造了寬鬆的學習環境,並用科學的指導幫助王安養成了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

正是因為這樣,王安才有機會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容量,積累下深厚的學識功底,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這也是他後來獲得哈佛青睞,順利進入世界名校的重要原因。有些孩子成績不佳,其實並不是腦子笨、智商低,很可能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問題。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縱然他有遠大的誌向和抱負,也隻能蠻學、硬學、苦學,導致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況且,由於孩子的付出與收效不成比例,這種低效的學習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喪失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最終很可能會放棄夢想。那麼,到底應該讓孩子養成哪些學習習慣呢?

第一,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一種學習。如果孩子能夠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再去玩,父母就不應幹涉孩子。為此,父母需要孩子幫助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父母可以給孩子製訂科學的作息時間,規定什麼時間做作業,什麼時間玩,長此以往,可以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第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的成功離不開正確的思維方式,對孩子而言,正確的思維方式莫過於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每一位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有利於當前的學習,也有利於今後的創新和發明。父母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在獨立行動中自己動腦,還可用故事啟發孩子去思考,教孩子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

◆美式寄宿學校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結束文科補習後,王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最負盛名的省立中學,不久之後他又轉校到離上海僅五公裏的一所美式寄宿學校讀書。進入美式寄宿學校那天,也是王安離開父母庇護的那天,寄宿製的生活給王安提供了一個獨立生活的機會。在這段時間裏,王安學會了獨立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在缺少父母督促的情況下,王安學會了自覺地學習。在學校裏,王安不可避免地要麵對諸如疊被子、洗衣服、整理衣物等生活“難題”。對於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最初的接觸和適應是有些難度的,但是王安是一個敢於接受挑戰的人,困難隻會不斷激發他解決問題的鬥誌。一段時間後,王安就能從容地麵對學習和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