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推薦一款補充碘的食譜:
紫菜拌豆腐
原料:豆腐250克,紫菜30克,香菜15克,蔥適量,醬油10克,白糖5克,香油15克。
製法:①將紫菜剁成末,用少量的涼水化開。②在另一個碗裏放上切好的蔥末和香菜末,用沸水燙一下。③把豆腐切成片,用沸水澆一下,晾涼後,將豆腐片放到盤子裏,再加入化開的紫菜末,放上蔥末、香菜末、醬油、白糖、香油攪拌即可食用。
嬰幼兒蛋白質的需要量是多少?這是新手父母急需明確的一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需要量與供給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能滿足機體生理功能所需該營養素的最低量就是需要量,如果寶寶體內的蛋白質低於該值,那麼機體將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供給量是以需要量為基礎,並結合人群個體差別、食物消化率、烹調損失率等因素而提出的對特定人群的最適宜的攝取量。因此,一般情況下供給量要高於需要量。
1981年,在第三屆全國營養學術會議上,兒童營養專家修訂的每日營養供給量中提出:嬰兒(1~12個月)每天每千克體重需2克~4克蛋白質(母乳喂養2克/千克體重,牛奶喂養3。5克/千克體重,混合喂養4克/千克體重);1~3歲幼兒為每天40克蛋白質。
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包括:修補人體組織、形成新細胞,維持組織和調節細胞功能。寶寶缺乏蛋白質時身體會出現以下症狀:頭發枯黃、易斷裂,並且沒有光澤、缺乏彈性,伴有脫發現象,思維不夠活躍。
媽媽給寶寶補充蛋白質的時候不應隨意補,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忌配奶太濃
因為奶粉中鈉鹽的含量比較多,如果媽媽稀釋時放水太少,寶寶就可能因為攝入過多的鈉給血管增加負擔,使血壓上升,從而易引起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甚至導致寶寶抽筋和昏迷;另外,奶粉過濃還會引起寶寶的消化不良。奶粉正確的調製是按重量1∶8或容量1∶4稀釋,而前者更為精確。
忌用豆奶喂養寶寶
豆奶價格便宜且營養較豐富,但是它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以植物蛋白為主;而且豆奶中鋁的含量也比較高,若長期給寶寶服用豆奶,可使寶寶體內鋁的含量增多,影響大腦發育;此外豆奶所含的鈣、磷也沒有牛奶多,所以條件允許的話還是用牛奶喂養嬰兒比較好。對牛奶過敏的嬰兒,必須用豆奶喂養時,家長需及時在寶寶的飲食中添加魚肝油、菜泥、鮮果汁、蛋黃等食品,以滿足寶寶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忌吃過量的蛋
各種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嬰兒的生長發育十分有益,但是寶寶過多食用會導致消化不良,大便中出現蛋白狀奶塊,導致食欲減退。醫生建議寶寶每天適當用量為半歲至1歲半個蛋黃;1歲至1歲半1個蛋;3歲以上2個蛋。
下麵推薦一款補充蛋白質的食譜:
冬菇雞翅
原料:雞翅10隻,水發冬菇10個,雞清湯750克,紅葡萄酒100克,醬油15克,鹽5克,料酒5克,蔥10克,薑10克,花生油適量。
製法:①將雞翅的翅尖剁掉,用4克的醬油和料酒醃製一會兒。②冬菇洗幹淨去蒂,切成片;蔥切成7厘米長的段;薑切片。③在鍋裏放上油,然後將雞翅放到裏麵炒成金黃色,撈出。④在鍋裏放大約50克的油,待油熱後放入蔥、薑,倒入雞翅,加50克的紅葡萄酒和餘下的醬油,再放入雞湯和鹽,用火燒開。⑤待燒開後,將雞翅放到沙鍋內,微火慢燉至熟。⑥在鍋內倒上油,放入蔥段、冬菇炒一下倒入沙鍋中,把餘下的葡萄酒也倒入沙鍋中,小火燜20分鍾即可。
喂養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與身體健康。很多家長認為寶寶補充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越多越好,其實不然。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十分重要,但家長也不能給缺乏這些營養素的寶寶過量地補充,否則會對寶寶的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維生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維生素可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D,如果讓寶寶攝入過多,並且不能通過尿直接排出體外,就容易在體內大量蓄積,從而引起中毒。例如有的家長給寶寶長期口服大量的維生素D,就極易導致寶寶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彌散性肌肉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狀。
另外一種就是水溶性維生素,寶寶多吃以後雖然可以從尿中排出,毒性較小,但大量服用仍會損傷人體器官,比如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就可能造成寶寶胃黏膜出血。此外,如果長期給寶寶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可導致寶寶機體對食物中維生素的吸收率降低,一旦停服會導致維生素缺乏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