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裏的沙河(1 / 1)

從很小的時候就特別的喜歡河流,喜歡水。回想少年時光,村子南頭兒那條沙河的確給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記憶。

七八歲那年,一到夏天,村裏人都特別的喜歡去河裏洗澡。那個時候,民風還比較的淳樸,經濟條件稍微差點。外出打工的也少,基本都在家種地。忙了一天,身上汗水和泥土摻雜。回家之前,去河裏跟淘米似的,淘一下自己的身子,即解乏,又涼快。

小孩子們放學以後,也會三五成群相約去河裏洗澡。因為河水不深,大人們基本不用擔心他們的安全。而那時,我也是他們當中的一員,隻是和其他的孩子相比,手腳稍微笨了點。雖然遊泳的技術不是很好,但還是特別的享受那樣的美好時光。夏天,隻要身體能接觸到水,煩躁和炎熱都會立馬成為過眼雲煙。

大人們洗澡,顯然比較有分寸,能把握住時間,不戀水,到點就往回趕。而小孩子卻沒有這樣的觀念,一玩起來,簡直忘乎所以!很多時候,天都黑了,一群孩子還都意猶未盡的嬉鬧著。要不是夥伴的媽媽著急了,過來找,才不願意回家呢。

暑假,是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當時的我們最快樂的時候。農忙期間,幫家裏幹點兒農活,但孩子幹活基本都是三分鍾的熱度,而家長也不會要求的那麼嚴格。這樣,大家就更加肆無忌憚了。沒事就早早的跑去河裏玩,洗澡,捉魚。

那個年代,河裏沒啥汙染,各種野生的魚蝦特別多。水草比較茂盛,蘆葦碧翠,水也特別的清澈,遊來遊去的魚蝦看的特別的清楚。但是,下水的時候,也要特別小心螞蟥,那玩意兒特別喜歡吸人血。但是,由於從很小就跟它們打交道,我們也不咋害怕它們,有時候甚至把它們當成一種玩具。放在手裏,搓啊搓,最後團成一個圓蛋狀,然後幾個小夥伴一起比賽看誰扔的更遠!

有的年份特別幹旱的時候,河基本會完全幹涸掉,河床裸露。雖然沒了水,但是,河帶給我們的樂趣還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挖泥鰍和黃鱔。記得有一年,我和小夥伴,拿著鐵鍬,一下午挖了將近一水桶。泥鰍和鱔魚因為對水的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河裏沒了水他們在泥土裏也可以存活很久。用鐵鍬挖泥鰍有時候會有點兒血腥,因為稍不注意就會把它們挖斷,而流很多血,鮮紅色的,跟人血差不多!

那個時候,我們對於這條河感情都特別的深,不僅是因為它帶給了我們很多歡樂。同時也使我們產生了很多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老人們常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這話說得真的一點兒假!

河裏沒了水,魚突然一下子也消失了,可是,當雨季來臨,河裏又有了水的時候,消失的魚蝦突然又回來了。以前真的想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單純的覺得大自然很神奇。

後來慢慢長大了,也開始慢慢的敬畏起了大自然的博大精深。而對於沙河的感情,對於水的愛,至今未變。雖然轉眼已經過去了將近有二十年,可是,那些年,光著屁股,嬉水捉魚的場景還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