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蠟燭,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感動,古詩有雲,“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古人愛讚蠟燭,不僅是因為它是奉獻的象征,更是因為它是撫慰人心靈的天使。
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周圍的世界。當時間在耳際默默流逝的時候,我們的心也伴著那一閃一閃可愛的火苗逐漸歸於平靜,回歸本真。我們不再害怕夜的淡漠,夜的淒清。即使是沒有月光,沒有繁星閃爍的日子,我們也會在燭光裏學著安慰自己,學著梳理自己淩亂的心靈。
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過這樣一席話,當一個人感到累了,煩了,痛了,傷了的時候,就試著去為自己點燃一根蠟燭,然後在那靈動的燭光裏釋放自己的靈魂,讓它回歸平靜,回歸泰然。這話其實說的非常有道理,作為人,我們都是容易動情的動物,或者喜,或者悲,或者怒,或者憂。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壓力無處不在,煩惱不期而遇,總的來說是,順心順意的事太少,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現實的抉擇麵前,我們人類變得越來越憔悴,越來越力不從心。我們會很容易因為一點家常理短而氣上眉梢,也會因為工作學習上的不如意而怨天尤人起來。每天的朝九晚五讓我們像機器人兩點一線的生活,一頭是家,一頭是單位。家裏是永遠忙不完的閑事,單位是永遠做不完的工作,再加上我們都有著一顆要求上進,力爭上遊的雄心。我們著實變得很累,肩上是千斤重的擔子,心裏是萬斤重的思慮。奔波了許久,忙碌了多時,我們多麼想一下子卸下所有的包袱,一個人安詳自在的躺在沙發上,手捧一杯熱茶,閉上雙眼傾聽一首悅耳的歌曲。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我們會很快的自己打破自己的美夢,回到現實,重新扛起屬於自己的包袱。
然而,當我們學會發現生活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在那昏紅的燭光裏發現撫慰心靈的良藥,不是別的,其實就是那一份燭光獨有的泰然和溫暖。蠟燭的生命是短暫的,點亮世界,溫暖世界的同時也在慢慢的燃燒自己。在這一點上,人也是如此,比起宇宙的浩瀚無際,人的生命旅程也是短暫的,一百年並不久遠,彈指一揮間,可能就會是人鬼兩重天。我們從一出生就注定了要為自己生活的世界奮鬥勞頓,要去在社會上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去在競爭中掌控主動。時間在我們的奮鬥曆程中流逝,我們的年紀越來越大,我們也變得越來越蒼老。我們最終實現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完成了自己多年來的心願,可是我們也老了!那一刻,那一種場合下,我們和蠟燭又是多麼的相像啊,都曾輝煌過,也都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回歸虛無。
是啊!燭光裏我們可以看清自己的影子,蠟燭的生命曆程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的人生。下一次,別再一個人哭泣悲傷了!無助的時候,就為自己點燃一根蠟燭吧,它會陪你一起流溫情的淚水,它會悄悄的撫平你躁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