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後的生產中,若是在質量上出了問題,采購部是要負責任的。而發現問題不上報的生產部,也需要承擔責任。員工在生產中發現質量問題反應上報者,核實之後,一律有獎。
至於價格,有她掌握住,底下的人哪怕做些抽成拿差價的事,她也不會太在意。隻要不影響到廠裏,這種事,她也可以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水至清則無魚。
但是一旦出了問題,那采購部的主管,那可是要追究法律責任的。收受賄賂這個罪名,可得仔細掂量掂量了。
財務部那邊放款,也是需要經過審批的。每一筆款項放款之後要做好記錄,每個星期做好統計,寄回總部審核。任何一筆賬目出了問題,財務主管全責。
有了這個一環扣一環的辦法,錦繡相信,沒人敢輕易在這些事情上做文章。
晚上,江珊跟顧援朝打了電話過來,詢問今天開張的情況。
他們都有事,抽不出空來參加錦繡工廠的開張,所以隻能打電話問候了。錦繡也理解,公婆都有公職在身,工廠開張又不是什麼頂天的大事,必需要他們親自來參加。
當初顧年華幾次受傷,他們抽不出身的時候,依然隻能匆匆來看一眼,然後立刻趕回去。也就隻有顧年華從戰場上被找回來的那次,江珊請了很長時間假陪著。
錦繡的理解,江珊和顧援朝都很高興。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包容,不然這關係再好,也有弄僵的一天。
當初江珊和顧援朝也同樣理解錦繡,所以才在工廠開張前,幫錦繡擋下一波來自親戚的麻煩。
錦繡開了這個工廠之後,顧家的那些親戚就打起了小算盤。
雖然顧家的人如今都混得不錯,但顧家還有些什麼表親之內的,並不一定就混得好。比如當初在錦繡和顧年華婚禮上挑事的那個矮胖子一類。
錦繡的事業做得有多大,這些親戚心裏都有點數,所以這小算盤打得劈啪響。以後到了錦繡的工廠裏,憑著老板親戚的這個名頭,那還怕混不好?他們可都打聽了,錦繡手下那些管事的,工資高得讓人眼紅,他們這些親戚去了,錦繡還能虧了他們?
打著這些主意的親戚,於是便開始往顧家跑。因為錦繡不在y市,再一個,他們跟錦繡也不太熟,怕提了這要求錦繡也會推回來,於是便去走顧家的路子。
怎麼說都是親戚,相信江珊和顧援朝不會那麼不講情麵。畢竟用誰不是誰,用自己人那不是更放心嘛。
江珊和顧援朝並沒有大包大攬地接下那些親戚的囑托。眼看這都要開張了,錦繡也沒跟他們提起要在親戚裏找人去幫忙的事,那就代表錦繡並沒有用人唯親的意思。
這樣也挺好,有時候確實是用自己人放心,但很多時候,麻煩都是來自自己人。不靠譜的親戚,幫不上忙不說,還淨拖後腿。
那些求上門來的親戚的為人如今,他們心裏都是有點數的,所以便不鹹不淡的擋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