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梁上窺秘(2 / 3)

蘇侯爺道:“什麼東西?”

方唯存道:“為侯爺備的壽禮。”

蘇舒將包接住,解開明黃綢緞,爾後又將明黃的錦盒打開,然後才遞給了侯爺。

看著這個明黃的錦盒,侯爺竟有些呆了,一邊不相信地看著方唯存,一邊輕輕將盒中之物拿出,翻過來一看,突然呆住了。

玉璽,這正是那天方唯存從錦衣衛衣服中搶來的玉璽。

蘇侯爺呆呆的看著方唯存道:“你到底是什麼人,為何會有此物?”

方唯存道:敝姓方,方孝孺的方。

聽到提起方孝孺,蘇侯爺竟點了點頭,爾後卻又搖了搖頭。

“不可能,不可能啊!”

方唯存見蘇侯爺搖頭,歎息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爾後竟伏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蘇侯爺大驚,心裏尋思道:“這正是方孝孺的絕命詩,難道此人真是方家之後,可是方家早被誅連九族,竟有人幸存?”

蘇侯爺連忙將方唯存扶到椅子上,一聲長長的歎氣之後,從懷中取出半塊玉佩來,輕輕放到桌子上,道:“公子,可認識此物?”

方唯存也不語,亦從懷中摸出半塊玉佩來,遞給了蘇侯爺。

蘇侯爺將兩塊玉佩放在手中一拚,正好拚成一塊完整的玉佩。他久久地盯著玉佩,竟是兩眼熱淚道:“文武興邦,文武興邦!太子爺啊,我與希直有負所托啊!”

楚天舒知道希直是方孝孺的字,心想:“看來蘇侯爺和方孝孺真是太子的托孤之臣啊!”

蘇侯爺向方唯存道:“方家慘遭滅族,可誰又知方家竟有獨木幸存,真是上天垂憐呀!”

方唯存道:“世人皆知我五歲早夭,又有誰知,此假死竟能得以偷生?”

蘇侯爺又是大吃一驚道:“難道你是瓊兒,你就是二十五年前病夭的方瓊?”

方唯存道:“正是晚生!”

蘇侯爺道:“這又是怎麼回事?”

方唯存道:“眾所周知,我自幼體弱多病,家父憂我難以長大成人,四處求醫終是未果。就在我五歲那年,家父受聘於蜀獻王為其世子講學,途中遇到崆峒掌派人雲離子老前輩,雲老前輩見我氣虛血弱,剩日無多,便欲帶我上崆峒遠離塵緣,以習武來強身健體,以延性命,家父大喜過望,再三拜謝雲前輩。之後我便跟隨雲前輩上了崆峒上,拜在玄空門下,至此已有二十五年。家父將我托付與崆峒,遵照雲老前輩的囑托,為將我之塵緣阻斷,便稱我已早夭,誰知這一慌言居然讓我虎口逃生,偷生與此世上!”

蘇侯爺道:“蒼天有眼,希直無憾矣!”

方瓊道:“家父與侯爺受太子所托,竟未能保全建文帝,死不瞑目啊。如今建文帝雖已隱遁,卻又再遭凶險,侯爺竟欲以死相報,何其愚昧矣!輕如入鴻毛之死,萬死不足以報太子之重托!”

蘇侯爺歎道:“事已至此,老朽真的是回天乏術呀!天下乃永樂之天下,老朽實在是技窮了呀!”

方瓊道:“不然。事雖難,為之則可成;不為,則終難成啊,侯爺!”

蘇侯爺道:“賢侄可有妙計?”

方瓊道:“永樂雖然對侯爺您起了疑心,然而終無證據,更何況您久居大同,平時足不出戶,永樂必定早已派人監視您的舉動了,您府中有多少人恐怕永樂早已了如指掌,這麼久未見動靜,可見其並無證據,此次突然將您晉為公爵,是試探之意,讓您在惶恐中露出馬腳來,然後便可漁利。所以此次進京麵聖,您一定要鎮定自如,切不可大意而誤事,事關國之根本,您可謂是舉足輕重啊,萬望侯爺三思。”

蘇侯爺道:“賢侄所言,令老朽茅塞頓開,之前我早已暗下決心,在進京的路上服用慢性毒藥,半月即可身亡,老朽已算好,大同到北京七八日即可,如果永樂逼我,七八日後,老朽必會毒發死於獄中,也不會連累他人。若如能僥幸躲過此劫,再服解藥來解毒。可是老朽糊塗哇,我死不足惜,建文帝卻無人照顧,雖死亦無顏見泉下太子啊!”

方瓊道:“永樂已經極善謀略,更何況還有他的軍師道衍!此局設計得極其陰險,有前後兩招。第一招是以加恩之名行試探之實,如若成功,便無需後招,如若不成,便用第二招欲擒故縱,一個人在最得意的時候便會放鬆警惕,您官晉公爵,榮寵之至後便易放鬆警惕,或是讓您有錯覺而以為聖恩優寵便行事大意,大意之後必會露出破綻,到那時,您才真正是回天乏術!”

一番話說下來,說的蘇侯爺不住點頭,讚道:“不愧是希直之子啊,深謀遠慮,大有令尊遺風,妙極!妙極!”

方瓊又道:“如若永樂將你安然放回,自是大好之事,然而恐怕不會這麼簡單。當今知建文之下落者,唯侯爺您一人耳,所慮著唯恐永樂軟禁侯爺而逼建文自現,您此去麵聖,多半永樂不會讓你再會大同,必會在京城為你造府,這樣便可將您嚴密監視起來,到那時,建文帝無人照應,情況必是十分糟糕,這才是凶險中的凶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