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來信
老師您好!我是一個性格有點內向的女孩,現在正在讀初二。平時很少出去玩兒的我,喜歡寫寫畫畫,可是就連這點愛好,也不能得到爸爸媽媽的支持。
因為性格內向,我並沒有什麼朋友,於是一到放假的時候,總是覺得很無聊,後來我找了一些青春小說來讀,讀著讀著,就有了想要自己寫的衝動。從那時起,我的生活開始變得充實了,文字成了我的好朋友。這樣的日子,大概持續了幾個月,我感覺自己在這方麵還挺有天賦的,於是便想把“作品”拿出來和爸爸媽媽分享一下。
那天晚上,我很忐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我已經完成的“作品”中精心挑選了自己最滿意的兩篇,一篇是散文,一篇是小說,我把它們謄抄到一個新的筆記本上,拿給爸爸媽媽看。
那時媽媽正在廚房做飯,於是我就先請爸爸看。爸爸接過去,略看了一下,問道:“這是你們老師留的作文嗎?”
“不是,是我自己寫的。”我滿臉堆笑地看著他,“爸爸,您覺得我寫得怎麼樣?”
“學校應該不會出這種題目的作文吧?”爸爸把我的文章往茶幾上一放:“你要練習,也應該練習記敘文或是議論文呀!”
這時候,在廚房忙完家務的媽媽進來了。她隨便在圍裙上擦了擦手,然後拿起了我的本子。隻粗略地看了幾眼,媽媽便問道:“這都是什麼呀?”
“我寫的小文章,您覺得怎麼樣,我想寄到報社去。”媽媽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看著我,爸爸則“嘿嘿”地笑了兩聲:“看到沒,咱們家要出作家了!”語氣中帶著嘲諷。媽媽似乎反應了過來:“投稿?你連中國字還沒認全,就想學人家寫文章了?要有這本事,怎麼作文沒見你答滿分。”
“我這不是練習呢嘛!誰剛生下來就能寫出好文章!”我顯得很生氣。
“你知不知道你是幹什麼的?做學生,就應該盡到學生的本分,學好書本上的知識……”媽媽忽然想起了什麼,把我的“作品”扔到桌上就往廚房跑。
“我沒有耽誤學習,這都是我業餘時間寫的。”我轉臉看著爸爸。
“業餘時間?你有那時間,好好把課本溫習一下,整這些幹什麼?你科科都拿滿分了嗎?”爸爸拿起那個粘了些水的本子:“再說,這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趕緊好好學習吧!別整這些沒用的。”
我拿著本子回到了臥室裏,心裏說不出的難受。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仔細地看一下我的文章,他們關心的,隻是這對我的學習有沒有幫助。
過了一會兒,媽媽來了。她說,以後不許我再寫那些沒用的東西。
怎麼能是沒用的東西?我喜歡寫文章,每次完成一個“作品”,我的心裏總是充滿了成就感,他們憑什麼說那是“沒用的東西”!他們為什麼就不能肯定我一次?為什麼就不能給我點讚賞……
■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的讚揚是孩子自信之始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很重要,父母的肯定和讚許會讓孩子感到信心十足。試想一下,如果連父母都不認為自己的孩子行,那麼他又到哪裏去找信心呢?
孩子從小受到的尊重和信任是他建立自信心的基礎。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不會有足夠的自信的。所以,家長應當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看是否有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地方。
稱讚與人類靈魂的關係,就像陽光和地球生物的關係;沒有陽光,生物不能成活;沒有稱讚,孩子就無法展示最優秀的一麵。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家長都隻知一味地訓斥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卻很少把讚許給予孩子。實驗證明,當批評減少而鼓勵與誇獎增多時,一些不好的行為會因忽視而減少。所以,家長應當明白孩子的自信之花會在批評下枯萎,會在鼓勵和讚揚聲中綻放。如果您想做好家長,那麼您就應當記住:讚美孩子最細小的進步,讚揚他每一次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