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經深了,繁星點點,山風微微。楊華馳坐在農場的山坡上,點燃了一根煙,望著坡下已經全黑了的房子,想著房子裏自己的女人們,撫摸著已經有不少白發的腦袋,思緒回到了30年前…
第一章一
這座城市的曆史貫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曆史,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中國曆史的標杆人物,都在這裏建立了他們的豐功偉績,然而隨著手工業文明乃至後來工業文明的逐步發展,這座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曆史的城市日趨衰落,雖然仍為西北重鎮,卻破敗不堪,能代表其厚重曆史的,就是這座城市城牆內西北部的**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這座城市的人們,隻是秉承了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習慣,依舊渾渾噩噩,日複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生活,早上7點後滿大街的自行車鈴聲在宣示著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楊華馳很興奮,他的新生活就要開始了。從宿舍大樓出來,騎上自己的那輛破28自行車,揣著派遣證,去他的單位報到。可單位在哪裏呢,一開始他並不知道,昨天問了好幾個同學和老師,大家都不知道。沒辦法隻好到學校傳達室去查閱電話簿,可電話簿上並沒有錄入他的單位。晚上去輔導員石凱那裏和石凱一起去找了學生科的科長,才在學生科的一大堆資料裏找到了單位的電話和地址。
楊華馳飛快地騎出了學校大門,回頭望了望大門左邊的學校名字,心裏想著以後自己可能會為數不多的看見這塊招牌了。四年,這裏是自己一千多個日夜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是自己夢想起飛的地方,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基本上是以這塊招牌為圓點,半徑10公裏,從來沒出這個圈,現在就要走出這個圈了,他的單位距離學校19公裏,他興奮不已。
學校本來就在郊區,向南一公裏就是農田。這個季節麥子剛收獲。地裏滿是幹農活的農人,有在玉米田裏除草的;有在菜園裏打理蔬菜的,有三五個聚在田埂上休息聊天的...一片農忙景象,其實都是為了收獲。楊華馳飛快地騎著自行車,時不時地扭頭欣賞著兩邊農田裏繁忙的人們,心中想著自己和這些農人實質上是一樣的,在播種的起點,向收獲的終點走去。
如果說楊華馳在拿到派遣證那一刻時心裏是激動無比的,那麼當他邁入這個灰色的大門,看到幾棟破敗不堪的辦公樓和一片灰色的廠房時,他有點失落,難道這就是自己以後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嗎?懷著一種忐忑他到廠裏人事科辦理報到手續,一口的關中話讓人事科的小姑娘笑個不停,他有點尷尬,好在辦公室就他們兩個人。辦好手續,小姑娘告訴他分配到廠綜合辦了,主任姓郭,讓他直接去找郭主任,她就不帶他去了。臨出門時小姑娘告訴他,廠裏普遍講普通話,也講東北話,就是不講關中話,綜合辦就在三樓。
這是一座灰色的四層樓,磚式結構,很結實耐用,應該是五十年代建廠時建的,正對著廠大門,是主要機關辦公樓。四樓是人事科、財務科、工會等機關和辦事機構,三樓是綜合辦和廠領導辦公室,二樓是各種大小會議室和接待室,一樓是保衛科和廠裏展覽室和榮譽室。楊華馳下到三樓向左一看一串的標示牌隨微風晃動,李廠長辦、吳書記辦、劉副廠長辦...白底紅字,盡管光線不好,依然有點晃眼。他轉身向右邊走去,迎麵左邊第一幅牌子上就寫著綜合辦,門半掩著,他輕輕地敲了敲門,裏麵傳出了悅耳的小女生聲音“進來吧”,他推門進去,迎麵桌子上坐著一位二十左右的姑娘,留著短發,皮膚很白,五官緊湊,看起來很幹練。姑娘看見楊華馳忙站起來,“請問你有什麼事?”,“你好,我找一下郭主任”,楊華馳忙答道。“你是新來的大學生吧,你好,我叫劉薇,剛才已經接到人事科通知了,我帶你去找郭主任”,說著劉薇就走了出來,"不用,不用,告訴我他在那間辦公室就行了。”,楊華馳忙說道,“沒事,我們以後就是同事了。”"是啊”辦公室裏麵坐著的其他幾位異口同聲地說道。楊華馳這才仔細地看了看辦公室裏麵的布局,左手一排文件櫃緊靠著牆,正中和右邊兩列三排放了六張辦公桌,像個小型教室,劉薇的後麵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阿姨,阿姨後麵的桌子空著,另外一列桌子前麵兩張桌子是兩個年輕小夥子,比他大不了多少,最後坐著個年近五十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