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子
雲國晉安三十年,長安城
下午申時,秋光絢麗,金風送爽。
一輛絳紅的轎子從皇宮南門抬出,轎子富麗堂皇,轎簾上雕刻著鳳凰圖案,轎簾是質地上好的絲綢,上邊一針一線繡著一朵一朵精致細膩的牡丹花。
轎子一上長安街,街上百姓無一不踮足觀望,眼中盡顯尊敬之意。這轎子中坐著的人,身份也是尊貴,乃是當朝太子妃蘇氏及其子華郡王封飆燁。
說起太子妃與華郡王,自然就得提一提太子封騰蕭。
封騰蕭乃當今冥元宗皇帝第六子,其母為慕容皇後,出身高貴。其性格溫順,仁慈,孝順,深得皇上和太後寵愛。十五歲成年禮一過,便被封為太子,可謂是隆恩浩蕩。
雲國正處和平盛世,時下需要的是仁君。元宗皇帝便把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希望他成為雲國未來愛國愛民的合格儲君。故此,元宗皇帝花大量的心血傾注在太子的教育上,每日視朝,常令其在側觀政,並參議,使太子得實際的政治訓練。
晉安二十三年,太子喜得鱗子。
舉國上下一片喜慶,元宗皇帝更是直接封皇長孫為郡王,賜名號“華”。並親自為其取名“飆燁”,寓意“有傾風雲飆燁,公知是龍之所興。”
由此可見,封騰蕭是未來雲國儲君,這幾乎已是板子上釘釘子的事了。
晉安二十四年,大燕突襲雲國邊境,汴州州牧、荊州州牧被殺,汴州和荊州同時失守。得悉,龍顏大怒,朝野一片惶恐不安。麵對來勢洶洶的大燕軍,眾臣麵麵相覷,無一敢向前請命前往邊疆。唯有太子封騰蕭,他無半絲顧慮,向前請纓前往邊疆平戰亂。翌日便穿上盔甲,整軍出發。戎馬三年,終於平定一直在雲國邊境作亂的大燕。
晉安二十七年,雲國嵐城發了一場史前未有的大洪水。莊家盡毀,四處饑荒,百姓死傷無數。太子又自覺請命前往嵐城,與嵐城子民們共擋天災,同生共死。此舉後來成了雲國百姓們閑暇時常常歌頌的一段佳話。
太子仁善,有勇有謀,深受群臣擁護,百姓愛戴。因此民間有人雲,騰蕭太子若為未來儲君,百姓足矣,國家安矣,天下福矣。
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自從轎子上了長安大街,封飆燁骨碌碌的眼睛便老好奇的透過紗窗往外瞧。這也難怪,畢竟這是他第一次出宮,見什麼都覺得新鮮。與宮中不同,長安街街市繁華,人煙稠密。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醫藥門診,街邊小攤,廟宇公廨,衙門公堂……等等。
行了約一刻鍾,忽見南街蹲著兩方大石獅子,中間是一扇巍峨堅實的正門。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顏氏太師府”五個大字。
封飆燁知道,這是顏太師的府邸。顏太師頗受皇爺爺倚重,不僅是父王的太師,如今亦是教授他學業的太師。封飆燁年紀雖小,但已熟讀四書五經,又深受其父影響,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孝是諸德之本。因此,年僅七歲的他,待長者,待顏太師,是敬重有加。
另外,顏太師唯一的兒子,從二品內閣學士顏如玉自小便伴讀在太子身側,與太子情同手足,關係甚好。太子妃蘇氏與其妻虞氏亦是自小一起長大的閨中密友,關係好的不甚於太子與顏學士。
今兒,封飆燁正是隨母妃出宮來探望虞氏。虞氏懷胎已有八月,臨盆僅兩月時間,卻突患“恐產症”,整日抑鬱不安。這話傳到太子妃蘇氏耳中,她立時焦急擔憂,虞氏若是心情不調整好,怕會有胎位不正或提前生產之兆。若是這樣,可真不得了,會使人害命的。
心急之下,蘇氏讓貼身嬤嬤擇了個良日,然後向慕容皇後申請了出宮,便匆匆趕來太師府探望虞氏,想趁此機會開導開解她。
轎子一停,正門大開,十七八個小廝和婢女忙行跪拜禮。蘇氏擺了擺手,道句“免禮,都起來罷。”便由陪來的宮女攙扶下轎子,再由太師府的管家領路進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