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1 / 1)

“嘿!你幹什麼呢?”班長闖進江楓的寢室道。

“還能幹什麼,梳理下實習的事情唄!”江楓指著自己的本子道。

“喲,暑假還真去實習啦?好學生啊!”班長半嘲諷半誇讚道。

“嗬嗬,你去問問我們班的人,那個暑假真正去實習的,我打賭都不超過十個人……唉,你小子暑假幹嘛呢?”江楓轉過身問道。

“玩兒唄!”班長漫不經心道,說完就坐下開了江楓的筆記本電腦。

回到學校感覺就像來到了世外桃源一般,天天的吃喝拉撒睡玩,把一切的就業壓力都拋諸了腦後,也難怪近年考研的越來越多,不能怪社會就業壓力大,而更多的是同學們放不下校園的美好時光啊!至少江楓是這麼想的。

大學校園裏真的怎一個爽字了得,於是江楓乘著空閑時間把一個半月多的實習工作整理了下,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之前的故事,但是這隻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在以後的歲月中遇到的一些事情,那真的叫大開眼界,不過IT產業的大致脈絡和走向,江楓已經了然於胸了。

以下的一段文字便是江楓在學校沒事幹的時候寫下的:

現今的IT產業,可怕至極,在維修站的一個半月時間讓我學會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內幕,因為口頭描述不好,所以我用筆寫下,一來紀念我的實習歲月,二來也算是留個見證。

現在的電腦無論什麼品牌,大抵裏麵的配件都幾乎是相同的,沒有什麼特別,大部分統一的寫著“MADE IN CHINA”,隻有硬盤這種東西大部分寫的是“MADE IN TAILAND”,大概除了蘋果電腦,IBM的高端機,其餘價位在5000左右徘徊甚至更低的,幾乎是沒什麼區別的。

個人認為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與其他對手競爭,故意將電腦價格壓下,並導致裏麵組裝的零件質量普遍偏低,生產商賺錢的同時又帶動了相關維修站的業績,因為如此質量的備件遲早都會出問題,那麼出了問題自己又不會修電腦該怎麼辦呢?隻能去維修站了。

那維修站的零件從那裏來?那隻能從所謂的備件中心那裏拿了,於是又帶動了備件中心的備件產量,但是備件中心為了節約成本,竟將壞的部件進行回收,在大部分麵積沒有損壞的情況下進行再加工和包裝,又成為了一個新的備件發往維修站。

比如一個主板壞了,維修站這裏隻能申請新的整塊主板進行更換,但這塊主板具體壞在什麼地方,維修站的工程師是不知道的,隻有拿回備件中心進行檢測,如果隻壞了一個電容或者其他微小部件,那備件中心就會進行上述操作,硬盤、內存等也是這樣。

也難怪維修站的工程師們在整理壞的硬盤時要使勁的往桌上砸,因為他們生怕收到一些再加工的硬盤,增加他們的重複維修率。

當然,一些品牌經銷商也會將樣機或者運輸途中損壞的機器拿來維修,修完後又成為了一台從未出廠的新機器,所以在百腦彙等大型電腦市場購物的消費者們得提高警惕,說不定你買的那台就是拿到維修站修理過的機器。

就這樣,一個環形的產業鏈形成了:生產廠家——經銷商——維修站——備件中心,四個地方互相依存也互相限製,但是誰都不會捅破各自的秘密,因為他們都奔著那兩個字而去——那就是利益。

利益驅使了一切,正因為這個,他們配合默契,因為一旦天機泄露,整個平衡就會被打破,所以我也不會口頭傳述,隻能靠文字記下,畢竟嘴上是一傳十,十傳百的事情,但能看得到我文字的,卻是很少很少。

前台的工程師也是利益所趨的代表,雖然維修站中有明碼標價,他們也不敢違背這個價格,但是他們卻能推銷一些附加產品來賺錢,而且每個月他們主打的產品不同,比如這個月賣win7操作係統的提成最高,於是工程師會死命的向消費者推薦,而價格則是外麵的一倍多。

其餘類如清潔產品,鼠標鍵盤之類也是一樣,比外麵賣的不知貴多少,但工程師可能不停地會向消費者推銷這類產品,因為每賣出去一樣產品,他們都會有提成,隻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其實維修站裏的工程師們人品都還不錯,尤其是我的師傅,但由於整個產業已經爛到這個地步,他們也是混口飯吃,工作上不得不這樣做。

但作為消費者角度來說,肯定希望花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結果,可是對於這個行業來說,似乎不太可能,因為這個市場和產業太混亂,一亂就容易出事情,所以最後歸結出一條,買電腦什麼的,還是得靠人品,因為各個品牌裏麵的部件雖是同一出處,但是質量卻是參差不齊,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去再深入調查下。

總之好機器,配置再差它的零件永遠都會好,品質差的機器,配置再高它的硬件還是會出問題。

數字君有話說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