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佛寺有個三藏法師(1 / 2)

深山老林見寺廟。

一般來說,寺廟都會建於山上,講究一個清靜。而靜龍佛寺卻不同,它位於上滬市最繁榮的路段,寸土寸金之地非但沒有遷移,規模反而還在不斷擴大。

作為華國最大的都市之一,在市中心建立起一座寺廟,這無疑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件事。不過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官方點頭,要想做到這件事情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寺廟往往都是越老越吃香,靜龍佛寺年代並不久遠,名聲也不響亮,但卻異常的吃香。不僅是上滬市,全國各地的香客都會不辛勞苦前來這裏上香拜佛,說是靈驗的很。隻是世人不知,靜龍佛寺也被列入武道上三層。

夜已深,幽靜的禪室裏依舊可聞低低的誦經聲和不絕於耳的木魚聲。

禪室裏盤坐著一個年邁的僧人,他的眉毛皆白,皺紋疊起,卻顯得更加慈眉善目,哪怕比起大殿裏的菩薩佛祖也不逞多讓。年邁的方丈法號苦一,又稱“三藏法師”。

唐朝玄奘也被稱為三藏法師,這並非是一個法號,而是一種類似於方丈的尊稱。通達佛法能為人講說的人稱為法師,精通律藏的稱為律師,精通論藏的稱為論師,遍通經、律、論三藏的才能被稱為三藏法師。

大唐時期盛行佛教,也不過隻有三人獲得“三藏法師”這個尊稱,自那以後,到今已有一千多年無人再能獲得。

苦一方丈生於清末,民國入世,名於二戰。他既是僧人,也是文人,是一個經、法、書、畫、印、音樂、戲劇無一不通的大才子。二戰期間各國入華,意圖分而劃之,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的口號,在佛門中產生了巨大影響。不然依舊難以逃到與儒生韓門一樣的命運。

帝都突變後,陳老怪的死一夜之間傳遍全球,苦一方丈聽後先是大笑,而後又是歎氣。自那以後就更多的時間坐在禪室誦經,他要為那位死去的天下第一誦經三年。如今不過才一年而已。

陳老怪一生好交友,喜重情。

年輕時,苦一方丈曾問他:既以力證道,為何隻滅欲不滅情?

陳老怪說:人若滅去情-欲,那還有什麼意思,我要做的是陳老怪,而不是太平道長。

五千年來,恐怕也隻有他一人敢狂言,一劍關天門、封魔道的太平道長也不過如此。

苦一方丈還曾說:世間無人能殺你,天地亦不能,但情卻能。

陳老怪說:我不喜男女之情,隻重兄弟之情,若死於兄弟之手,我無話可說。

他最後果然死於兄弟之手。

念起老友,頓時就連經書也苦澀起來。他與陳老怪有一段很長的往事,卻也正是因為後者,本該大展宏圖的他,被一生困與上滬之地。

當初冬日國在上滬市欲施行侍魔計劃,後來雖被陳老怪以力鎮壓,但他自知自己能壓一時,卻不能壓一世,所以他找來了一個能壓一世的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的佛門第一人,苦一法師。

苦一方丈雖說與陳老怪已是知己好友,但並不願意來這喧鬧之地。最後還是陳老怪說:以你一人耳畔喧鬧,來換佛門百年清靜,不虧。

苦一方丈想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著名佛說,再加上陳老怪一而再再而三的慫恿和壓力,算是半被迫半強求地答應了下來。

靜龍佛寺建成後,陳老怪又來了,他說:現在國家困難,你撈的香火錢必須拿出十分之七來上繳國庫。

苦一方丈也答應了。

陳老怪最後一次來是在兩年前,他看著破敗的靜龍佛寺,說:我讓你拿出十分之七的香火錢,但也不至於讓你這麼窮困潦倒吧,該修修了。

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都已成為了眉目皆白的老人,苦一方丈說:你是黃鼠狼給幾百年沒安好心,四十年還不夠?你真想讓我老死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