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北極有國,臨寒而建(2 / 2)

不過神話中的大禹,不僅是為民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周遊世界的探險家。在完成治水工程後,大禹便派天神太章用腳步測量大地。太章從東極走到西極,測得長度為23.35萬裏又75步。

大禹又派天神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用一種叫做‘算’的約6寸長神似竹片的法寶測量大地,結果與東西距離完全相同。以此華夏民族便合乎邏輯地自稱為“中央之國”。

後來大禹又親自去天邊探險,順便開展外交活動。他往東到過“扶桑”,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還到過“九津”和“青羌”的原野,攀登高山到過“鳥穀國”、“黑齒國”和有九尾狐的“青丘國”。

他向南還到過“交趾”,翻越天氣極熱的九陽之山,到了“羽人國”、“裸民國”和“不死國”。

往西去過西王母三青鳥居住的“三危山國”,見到了隻飲露水不食五穀的人;還到過堆滿黃金的“積金山”,見過“奇腦人”和“一臂三麵人”。

向北到過“令正國”、“犬戎國”,又穿過積石山,到北海拜訪了兼任海神與風神的禹疆。大禹告別禹疆後本打算回家,卻又在茫茫風雪中迷了路,反倒愈發向北走去,最後竟到了一個叫做“終北國”的地方。

楊紙西聽得一愣一愣的,有些傻傻的問:“這是真的嗎?”

李豐咧著嘴笑了笑,說道:“臣妾也不知道呀。”

楊紙西伸手在李豐身上捶了一下,嗔道:“沒正經,快說。”

李豐笑道:“大禹那個時代距離我們太遙遠了,如果是以前我估計有八九分不信。不過如今想來,未必沒有可能。那個時期是咱們華夏的神話時期,大能輩出,說是地球的霸主也不為過。隻是不知為何,地球上的修仙者一下子就全部消失了。”

五千年前地球究竟發生過什麼大事暫且不去想,就近來說,西方曾有四百年被稱作北極航線時期。這源於馬可·波羅的東方之行使西方人相信華國是一個黃金遍地、珠寶成山、美女如雲的人間天堂。於是,西方人開始尋找通向華國的最短航線——海上絲綢之路。

當時歐洲人相信隻要從挪威海北上,然後向東或者向西沿著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夠到達東方的華國。隻可惜,自16世紀初一直到19世紀末都一直無人能夠成功。

在北極探險史上有明確記載,19世紀中期,西不列顛國海軍部又派出富有經驗的北極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開始第三次北極航行。全隊129人在3年多的艱苦行程中陸續死於寒冷、饑餓和疾病。這次無一生還的探險行動成為北極探險史上最大的悲劇。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教廷古典上記載,其中一名探險家被北海岸的前蘇國居民所救,傷好以後便輾轉回到了西不列顛國。這次探險雖然沒能完成海上絲綢之路,但卻有了一個驚人發現。探險隊在茫茫冰海迷失方向後,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古國遺址,那裏寶藏堆積如山,誰得之便可富可敵國。

教廷一直都很貪心,當時的教皇動用武力壟斷了一切關於終北國的消息。這幾百年來,教廷也曾陸續派出強者尋找失落的古國,隻是一直都沒有任何收獲。久而久之,教廷也放棄了尋找。

李豐道:“那位探險家描述了所看到的一切,其中便有我一直在尋找的‘北極草’,所以說終北國應該的確存在。”

正說著,他忽然感覺有所不對,起身一看,他們所在的小島竟在不斷下沉!李豐當即跑到岸邊,低頭看去,就見一個古城的遺址正在緩緩從冰海之中浮現出來。

李豐不禁哈哈笑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終北國,終於找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