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結合顯奇效。一是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結合。為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合格公民的責任感,美國一些高校開設了別國的政治以及法製類的顯性課程。隱性課程也叫“通識教育”課程。這類課程主要以美國文化和人文社科類為主,包括哲學、政治學、文學、社會學、法學、倫理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美國各大學普遍開設了這些通識課程,來對大學生進行間接思想政治教育。二是交叉學科的結合。美國高校不僅重視社會科學的滲透教育,而且還特別重視自然科學的間接性滲透作用,把傳授知識和道德教育緊密結合。哈佛等大學增設了社會科學課程,進行交叉學科的學習,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輔導來引導。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在高校通過心理谘詢輔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國家。美國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了心理衛生、心理谘詢類機構。心理谘詢的主要職責包括生活指導、心理輔導、學習指導和就業指導,其中心理輔導的道德功能較為顯著。通過谘詢輔導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內心的矛盾和衝突,增強忍耐力,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環境。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在校大學生接受過這類服務,深受大學生們的歡迎。
啟示:困擾美國社會穩定的主要矛盾是種族歧視,在這方麵美國政府和青年組織做得很好。使得大學生們的思想比較穩定,無需用轟轟烈烈大刀闊斧的群眾運動等方法來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用和風細雨的方法,來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法國:課堂授、“三明治”、網絡戰
關鍵詞:校社結合、與時俱進
課堂灌輸。法國高校從自身專業出發,通過多學科的知識傳授,對大學生進行滲透性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有體現先賢智者深刻思想的說理教育,有師生之間的啟發式交流對話,有學生之間的辯論和質疑等等。課堂講授往往是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針對學生需求的差異性來進行,其內容的方向性和針對性較強。例如在醫學院,會探討墮胎、克隆人、安樂死、病人知情權、臨終關懷等社會倫理和醫生職業道德問題。
社會活動。法國高校非常注重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相結合,提倡一種“三明治”式的交叉實習模式,每個學期都要安排學生到企業或社區去實習。例如,馬賽工程師學院在第一學年結束時,規定學生至少實習一個月,第二學年至少實習三個月,第三學年至少實習半年。大學生在實踐中一方麵提高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麵在與企業、不同社團的實際接觸中,鍛煉了自己的社會交際能力,開闊了視野,在實踐中逐步構建了價值觀念體係。
網絡影響。重視開發網絡資源並以此為平台吸引青少年的社會政治參與。2007年法國總統大選期間,不僅傳統媒體進行密集報道,黨內候選人的提名、電視辯論、黨內預選投票等過程一目了然。而且每個候選人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甚至開了個人博客,介紹候選人信息、政治主張,競選綱領等,向大學生們傳遞政治觀念和信息,效果很好。
啟示:法國近期發生多起襲擊事件,恐怖分子2015年1月7日襲擊了《查理周刊》巴黎總部,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傷。首都巴黎當地時間2015年1月11日下午舉行反恐大遊行,參加遊行的民眾超過百萬,其中就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參加——晴天挖好溝、下雨有水流。法國大學生們熱衷於參加政府和青年組織發起的運動,這說明法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很到位。
責任編輯:韓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