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才沒興趣揭自己的短,搪塞道:“由於項目申請書太多,我們也就沒法對每一位申請者給出審評或相關建議。至於互聯網項目,對於創投而言,時機還不成熟。”
“如今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國內互聯網用戶也已經上億。而且據我所知,從去年開始,相當一部分互聯網企業都已經有了不錯的盈利。我想請問你所說的時機是指哪些?成熟的標準又是什麼?”
“近兩年互聯網發展確實很快,而且互聯網各個領域的巨頭也已經成型。除非擁有好的創意,雄厚的資金以及可靠的執行力,否則很難在互聯網行業中占得存身之地。而這三個條件,恕我直言,我一個也沒看到。”杜威說道,“技術的突破是分階段的,從工業革命以來,無論是蒸汽機還是計算機,每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出現,都會對整個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以來,新舊技術的革新頻率實在是太快,就好比傳呼機被手機淘汰,VCD被DVD淘汰,也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而已。同樣,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如此,而且我相信,或許一兩年後就會出現革命性的技術,那時便是對互聯網行業的一次重新洗牌,那便是我所看重時機。”
魏薇反應很快,半信半疑地問:“革命性技術?能透露這項革命性技術是什麼嗎?”
杜威聳肩道:“誰知道呢!或許是功能更特別的電腦,或許是功能更豐富的手機,我隻是個大一新生,剛才所說的是以以往經驗來推測而已。”
魏薇也不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還好接下來的問題都正常化了。要麼是問一問協會裏麵的趣事,要麼是側麵印證一下默默領導對協會的幫助及貢獻。當然,順帶的還有杜威對學院以及校方的支持所表達的“真摯”感謝,這個必要要有,杜威無恥的想,萬一讓學院或者校方領導瞧見了呢?
采訪過程還是相當順利的,杜威在趙穎的威脅下還是挺配合的。魏薇還結束采訪即將前問道:“在最後能不能對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門說點什麼?或者說是建議?”
“額?”杜威還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談理想還是談人生?杜威砸吧著嘴,想了會才說道:“其實我真沒資格對他們說些什麼,至少現在沒資格。如果一定要說些什麼,那我就借用別人的一句話吧!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那你的夢想是什麼?”
“很多,但我相信我會一一實現。”杜威選擇回避了這個問題。
采訪結束後,在魏薇的要求下,攝影記者給杜威等人來了一次合影。在這張頗有價值的照片中,趙穎與杜威站在史浩的身後悄悄的牽著手笑得燦爛;史浩站在歐陽與梁國斌的中間,半蹲著身子讓杜威與趙穎在鏡頭中露出上半身;梁國斌傻嗬嗬的笑,搭在史浩的背上伸出V型手勢;歐陽一隻手擰著史浩的耳朵,在閃光燈閃光的瞬間,側過臉吻在穆青青臉上,相機捕捉到了穆青青被吻驚愕的一瞬間。
這張照片將時光定格在2005年10月25日的下午,直到十年後被有心人翻出,上傳到微博上分享,才勾起央視某著名訪談節目主持人魏薇的回憶。魏薇轉發了微博,並評論道:十年前,我還是江大校報記者團的記者;他們中除了史浩其他幾人還是一群大一新生,不過誰又能想到,十年後他們會打造出一個萬維係?會成就一個商業帝國?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