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孩子作業太多能不能鼓勵孩子不做——要健康,還是要前途(1 / 2)

“糾結案例”

小亮今年上三年級了,孩子的作業很多,數學、語文、英語……就連副科課程也有作業,有時候做到晚上11點也做不完。看著小亮痛苦的樣子,我特別心疼,經常和他一起分工合作,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小亮的學習成績始終在中下遊。

期中考試後,我和老公開始強製小亮自己完成作業,小亮經常睡眠不足,漸漸地脾氣也越來越壞,稍有不如意就眼圈兒一紅,大哭大鬧。這讓我們特別不知所措,擔心過多的作業已經給小亮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

當孩子作業太多時,我們要不要鼓勵孩子不做呢?孩子的健康重要,還是前途重要呢?

“按時完成作業是學生的天職”來自:清茶有點苦1樓

作業當然要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孩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把理論性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解題中,是決定孩子掌握知識程度的關鍵性因素。隻有熟練掌握知識,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所以,不管多與不多,我們都要堅決讓孩子完成作業,哪怕孩子表現出很累的樣子,我們也不要心疼,更不要幫孩子完成作業。

我們必須要端正態度,在孩子抱怨作業過多時,不要附和孩子,與孩子一起抱怨老師的不妥和過多的作業量,要對孩子擺明觀點,給孩子強調完成作業的正麵意義,讓孩子明白按時完成作業是學生的天職,就像爸爸媽媽每天必須工作一樣。

“溺愛行為,治標不治本”來自:澤熙菲菲2樓

樓主,你太慣著小亮了!我能理解您的心情,但不能認同您的舉措。

作為家長,怎麼可以替孩子寫作業呢?我家孩子剛上三年級時,每天晚上也要做作業到11點多,我每天都陪著孩子一起熬,但從不幫她做。漸漸地,我發現其實不是學校老師留的作業多,而是其中有很多題目孩子都不會做。我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一步一步找到解題方式,每隔40分鍾讓孩子適當休息和放鬆,勞逸結合。孩子慢慢地學會在課堂上記錄解題關鍵步驟,做作業時會整理解題步驟,總結思維方式,很快就得出答案和結論了。既然得心應手,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現在基本每天8點前就可以完成作業,周末也有時間上提高班。

如果小亮不存在這種問題,隻是單純因為作業量過多而經常做作業到11點,樓主不妨和小亮的班主任老師溝通下,適當減少作業量,但千萬不要幫小亮做作業。實在為難,可以幫小亮選擇針對掌握重點、難點知識的作業來完成,然後在作業本上注明小亮是在樓主同意後才這樣做的。孩子的前途當然重要,但健康也尤為重要,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小學生,影響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總之,幫孩子做作業百害無一利,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掌握溝通方式,解決問題”來自:瘦子很浮誇3樓

支持樓上的觀點。幫孩子做作業,不是幫孩子,而是謀殺孩子的前途。如果確實作業量過多,樓主一定不要啞忍,不隻要安撫小亮焦躁的情緒和消除小亮的挫敗感,更要在充分了解情況之後和班主任老師好好溝通。國家教委三令五申,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任何學校都不能為了提高升學率對此政策視而不見。

在和班主任老師溝通前,建議樓主做兩件事:

(1)登錄學校的公開網站,查看學校在布置作業方麵是否有原則性規定,然後根據該規定確定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否過量。

(2)在接送小亮時和其他家長溝通,看看小亮的同學是否也認為作業過多。如果小亮的大部分同學都不這樣認為,那麼一定是小亮沒能夠很好地利用上課時間吸收新的知識點,做作業時思考時間過長,樓主可以采用樓上的方法。但如果大部分同學的情況都和小亮一樣,樓主不妨聯合幾個要好的家長一起向學校反映,這樣更能引起學校的重視,使問題得到解決。

如果樓主怕影響小亮在學校的生活,可以采取與班主任老師私下交流的方式。這樣有利於讓班主任老師明了你的目的是幫助小亮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而非質疑學校老師的教學水平,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有理減壓,杜絕“叛逆””來自:幼兒園畢業生4樓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高喊為學生減負的今天,仍有像樓主一樣糾結的家長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否在於學校老師過於依賴傳統教學模式,仍采取讓學生多做作業的方式來提高班級整體成績呢?

教育學專家哈裏斯·庫帕博士曾針對課外作業的數量與教學質量展開專項課題研究,得出的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1)在小學教學中,課外作業數量的多少與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毫無關聯。

(2)合理的課外作業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白天所學的知識,但過多的家庭作業則可能使學生在壓迫中學習。占用學生過多的課餘時間,無形中減少了學生在學習之外的娛樂活動,更可能使學生產生較大的不必要的課業壓力。如果不能按時保質地完成作業,學生可能因此產生挫敗感,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