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分“天下”(1 / 1)

四人交往時間一長,便都有相見恨晚之意,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四人相約開車去了城東郊區的

“關帝廟”上香叩拜一番結成生死兄弟,熊天寶略大為長,餘下依次是李霸南、謝震華、丁賀。當這四人

遇見並義結金蘭後,濱南從此改變了曆史。

四人先是注冊了“華威貿易公司”,熊天寶任董事長,丁賀為總經理,李霸南和謝震華因為身份特殊

沒有任職,成了名副其實的幕後老板,四人先是利用李霸南父親的關係結交到濱南外經貿局的唐局長,幾

番推杯換盞桑拿娛樂並拿到厚厚的紅包後這位官場上不多的實權派便徹底成了“華威貿易公司”的俘虜。

有了唐局長撐腰,這買賣還有幹不成的嗎?他們先是從廣東走私進一批當時非常搶手的東芝牌彩色電視機

,幾乎在一夜之間就銷售一空,繼而就搞到一批電視機的附帶產品,卡帶錄像機,賣況自不必說。在短短

五年時間幾乎濱南人從餐飲娛樂到生活住房以及家庭必需品再到交通運輸,再到工礦企業的原材料沒有一

樣能夠離的開現在的“華威集團”。

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華威集團也沒能逃脫出這種命運,四人並不是因為經濟原因不能繼續

合作,而是現在雖說都是濱南響當當的人物,但是這畢竟是大家的共同資源,個人並沒有絕對的支配權,

再者說中國自古就有“一山不能容二虎”的諺語,從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世界誰不願做至高無

上萬民臣服的頂級人物呢?人一旦有了錢就會想到權,同樣有了權也會想到錢。就是再窮的親兄弟還有分

家的一天呢,更別說這麼大的一個公司了。所以哥四個在三天三夜的商談下把“華威集團”分成了四個有

限公司,分別是“華威運輸貿易有限公司”、“華威建築與裝修材料有限公司”、“華威房地產開發有限

公司”和“華威餐飲娛樂有限公司”。並在濱南的東西南北城建立各自的公司總部。此時的華威已占據在

濱南所涉及領域95%的份額,可以說沒有華威濱南隨時就會癱瘓。

熊天寶在城南建立自己的公司總部,接手“運輸貿易公司”掌管所有華威在濱南的運輸貿易資源,包

括所有濱南進來和出去商品的運輸以及華威旗下的商場銷售,“建築裝修公司”由李霸南接手,主要這也

是他的老本行,在城東建立自己的公司總部,包括所有濱南以及外市的廠礦、辦公、民用家居樓房的建設

以及內部裝修和華威裝修材料市場(此時的李霸南父親陳衛國已退出政治舞台攜妻子移居海外療養,三舅

李宏圖現任濱南主管城建的副市長),“房地產公司”由謝震華接手,在城西建立自己的公司總部。主要

負責濱南的房地產開發與拆遷旗下還擁有一家大型製磚廠和一家鋼材市場(謝震華在華威成立的第一年便

辭去公職下海經商),“餐飲娛樂公司”由丁賀接手,在城北建立自己的公司總部。包括濱南所有華威名

下的餐飲娛樂連鎖機構。華威名義是分了,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總得有個緩衝餘地,每家公司

在濱南的東南西北城各自建立自己公司的總部後,都要成立財務分公司,為什麼是財務分公司呢?主要考

慮到各自所分配的行業是否能勝任,在哥幾個商量的時候就達成一致,每年各自的財務分公司要向原華威

財務公司也就是現在的財務總公司做一個年度財務報表,公司盈利的百分之七十由各公司董事長支配,餘

下百分之三十要上交與財務總公司,各自可以隨意發展自己的事業但是不能越界,也就是不能涉獵對方的

盈利範圍,也不能低於往年經營範圍內盈利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說,往年這個行業盈利一百萬,今年劃歸

個人掌管後不管怎麼花銷年底上交總財務公司不得低於往年盈利的百分之三十,財務總監四人一人一年輪

流當值。

四人第一輪的財務總監當值過後,各自所經管的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業務已經覆蓋至全省,有的業務

已滲透至省外的重要地區。隨著新興科技產業不斷進入我國,例如手機、電腦等產品;熊天寶從運輸到銷

售無一不涉及。可以說現在的華威在四人各自的經管下身價更是翻了一翻,在省內以至全國提起華威都是

響當當的“品牌”企業。就連整個“西河省”的黑社會都淪為了華威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走狗。

歡迎來到一流書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