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誌力”使用手冊(2 / 2)

可見,如此小的自我控製練習,都讓大腦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更別說要作出決策了。如果不想要一個湊合的方案,就讓大家吃飽飯再說吧!

讓行為變成習慣

拖延,通常被管理者視為最不好根治的惡習。數據顯示,95%的人表示自己會拖延,其中一半以上為習慣性拖延者,每天有1/4的工作時間(兩小時)被浪費掉。“拖延”幾乎成了意誌力的最大敵人。因為意誌力強的人,花在抵製欲望上的時間更少。這是因為他們較少受外界誘惑和幹擾。

隻要你堅決不拖延,當這個行為自動化為習慣後,你會發現這完全不會耗費意誌力,並且是壓力更少,收獲卻更多。而意誌力隻有用在突發事件上,以及用於破除壞習慣、形成好習慣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能。

那麼,該如何讓員工更自律?就是要塑造如宗教般神聖的信仰——價值觀。為什麼宗教信徒更長壽?他們不能沾染醉酒、抽煙這些惡習,還要遵循團隊規範,像定期禮拜、冥想等,這使他們更為自律。同時,在不同目標或價值觀發生衝突時,宗教會給信徒提供更清晰的優先次序。而且,宗教有行為監控的效果,便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約束力。

管理者也一樣,通過文化滲透來塑造這樣一套完整的價值觀——設置明確、清晰、簡單的規則。比如,不能在辦公場所發生對罵、打架事件,一經出現一律辭退;不能參與賭博和吸毒等。就像人們已經牢記開車不能喝酒這一原則一樣,要完全戒除,任何時候都沒有例外。

用好監控的力量

自律性是在規則和監控下促使人形成的自發性行為,而自律的行為會使人更少耗費意誌力。在美國有這樣一個集會組織,會員要輪流講述自己的故事,以及表達一些期許或承諾,但聽眾並不做回應、不提出建議。這樣無趣的活動,居然吸引了許多人湧躍參加。

原因在於,這個講故事的舉動在強迫人說出自己的想法,接受他人的監控,因為社會支持是一種特殊的力量。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在伴侶麵前表決心,會更有可能堅守決心、更有效。正如,即使你沒有特意地減肥和節約開支,隻是簡單地每天稱體重、記賬,便能保持體重和節省。

管理者可以拷貝這些辦法,在組織內搞類似“講出自己的故事”的活動,讓員工每天記下自己完成的工作,不定期抽查,都一定會對績效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外界的監控、哪怕隻是自我監控,都能大大提高效率,從而形成習慣。

當然,每當獲得一定的成績時,不僅管理者要及時地給予員工獎勵、讚美,還要鼓勵員工進行自我獎勵。而意誌力會在這些磨練、考驗、收獲中,給人更大的能量。

做最簡單的改變

最後,用一些小的練習,鍛煉自己的意誌力吧。

有句話說:“身體受苦越多,精神成長越壯。”為什麼這麼說?有實驗為證。心理學家對一批大學生測評出了自製力的基準線,並為他們布置快速損耗的任務:第一組,注意身姿;第二組,記下自己所吃的任何東西;第三組,努力讓自己心情好、情緒好。隨後,讓大學生們回去練習,兩周後再測試其自製力變化。結果是,最被看好的情緒訓練組一點兒效果都沒有;而另外兩組的自製力測驗得分都明顯高於沒做任何訓練的人。可見,調節情緒並不能磨煉意誌力,而隻有習慣的建立和改變,才最能磨煉意誌力。

明白了這個道理,方法也就不言而喻:讓員工製訂自己的周計劃,並提交給你;讓員工每天都打掃自己的工位(在有序和整潔的辦公環境內,人更容易遵守規範和自律);再比如,換一隻手做常做的事,改變一些不好的說話習慣等,做些簡單的改變便能磨煉意誌力,何樂而不為呢?

(注:本文部分觀點參考於《意誌力》一書)

責任編輯:子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