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聲音

提高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導力、整合力,最大限度擴大社會思想認同,就要深刻認識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鑄造興國之魂,傳承文化精髓,堅定目標追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凝魂聚氣,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

——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論文化建設——重要論述摘編》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麵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麵對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迫切需要我們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

民間文化其本質是生活文化,它的創造具有原始性、本源性,並有感而發,一任自然。在社會轉型中,對民間文化的傳承既要原真地記錄,又要有選擇地傳承。我的理念是“生活創造,文化剖析;民間創造,精英挑選”。

——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如此認識他所理解的民間文化。

理論家的天職是在批判中創新,而創新就要有點獨立思考和鋌而走險的勇氣,不怕別人說自己是唐·吉訶德。我堅信理論研究應該追求真理,不應該迎合權威,更不應該患得患失。

——著名攝影家、攝影理論家、主旋律理論創始人宋海燕說,既然自己選擇了文藝評論這個事業,就應該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好就說好,壞就說壞。”大義凜然,不怕得罪人。

音樂有兩個極端,一個是高雅藝術,一個是娛樂,其實中間地帶就是音樂劇。找準點,你就贏了。西方音樂劇有兩個傳統,一個是美國百老彙的音樂劇,以娛樂的姿態吸引人;一個是英國倫敦西區的音樂劇,以藝術的魅力感召人。

——資深音樂劇製作人李盾認為,中國音樂劇需要在上述兩個傳統中間走出一條自己獨特的路。

京劇是國粹,作為專業工作者有義務去弘揚,不能僅僅將這看作娛樂,還應該有一種責任感。所以我們排演現代題材劇目,有利於吸引觀眾,我最希望看到更多年輕觀眾走進劇場,這樣,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梅花獎得主、武漢市京劇院院長劉子微說,弘揚傳統藝術,要爭取年輕觀眾。

藝術陶瓷的價值就在於其文化含量,隻有不斷提升其文化品位,才能推動定窯陶瓷的發展,有了文化的產品才是作品。歸根結底,文化才是藝術發展的血脈。

——定瓷大師陳文增說,定窯陶瓷要振興,陶工必須是文化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才能賦予作品文化內涵,才能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也才能讓定窯文化得以傳承。

對任何一種文化、製度、發展模式,都要采取分析的態度,未加反思,就搬用到中國來,是最危險的;這也包括對自己的文化、製度、發展模式,如果不作反思,一味唱頌歌,那就更危險。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當下最大的危險,就是“不清醒”,不作反思和自省。

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和交流方式,所以我相信,創作一大批朗朗上口、易於傳唱、格調高雅的勵誌歌曲,讓廣大青少年浸潤在音樂的世界裏,養成中正平和的性情、包容大氣的品格,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青年歌手譚晶如是說。

如果一個好的演員在一個哪兒哪兒都不靠譜的劇組,真的不行。演戲不是一個人的事,是跟對手,跟導演,跟剪接,跟劇本,跟攝影,一大群人的事,不是誰演得好誰就能出來。我一直說我是一個上天比較寵愛的人,所以,我一直鞭策自己要感恩。

——青年演員海清說,演員取得好成績,跟團隊有關,他們有一定的品質保證,演員才有更好的發揮。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在追求善的東西,我覺得擁有了善,天地才會寬廣,才會快樂。我相信人性本善,我希望通過很多好的角色不停地傳遞善的東西,我不希望讓壞的角色影響我自己,影響其他人。

——青年演員郭曉冬說,自己“不想演反麵角色。這麼多好人我還演不過來呢,幹嘛非要演壞人?”

我走了長達70餘年的電影道路,攝製了各種各樣題材的現實主義影片,曆盡艱辛,在抗日戰爭期間兩次死裏逃生,即使在太平年代也因天災人禍而遍體鱗傷。但是,我無怨無悔,抱著電影這武器不放。

——已故著名導演湯曉丹說:“電影是我的生命,我愛我所選擇的電影道路!”

(孫達/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