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的弄潮兒(1 / 2)

整個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的華夏都流行一個詞,腦體倒掛,指的是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的收入遠遠低於從事體力勞動的販夫走卒。掌酷小說網提供當時有一句順口溜: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85年華夏城鎮職工平均年工資1148元,煤炭部直屬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為1432元,交通部1762元、民航總局1756元、石油部1601元、石化總公司1539元,而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大學教授,年收入還不如煤礦工人,那時經常傳出女大學生嫁出租車司機的逸聞,威遠運輸公司也整了十幾輛小轎車營運,平均每輛車每月毛收入12000元,快趕上大貨車了,之後教授賣燒餅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這直接導致了華夏第一波下海潮。

林蛋大翻看著手裏的研究院新進人員名單,發現了兩個印象頗深的名字,徐立華,後世1992年創立波導股份,1993年製造了國產第一台BP機,任正非,1987年創立華為,但直到1994年公司才有起色,到林蛋大重生前,華為已經是全球第一了,哇靠,這兩人都是華夏一等一的企業家啊!!!

哥怎麼沒想起這兩人呢?想想還有誰?柳傳誌?求伯君?朱江洪?史玉柱?柳傳誌現在已經是聯想老總了,這個恐怕挖不動,求伯君?應該是在徐水縣石油部物探局的一個儀器廠,這個人可以挖,朱江洪?現在應該是在百色礦山機械廠做廠長,史玉柱,現在在皖南統計局,都能挖哈哈哈,心動不如行動,立刻找來陳建設,安排挖人事宜。

哥提前10年八年把你們這幫強人弄到最適合的崗位上,還給予最大支持,要錢哥給錢,要人哥給人,要設備哥讓賴星星走私,這都弄不出幾家500強來,哥還真不信了!!!

清晨,徐立華走出研究院公寓,沿著水泥路步行400米,微笑和門口的保安打個招呼,走進了研究院。

進門就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中央是音樂噴泉,兩株數百年樹齡的大榕樹矗立在廣場角落,樹蔭遮天蔽日,許多研究員早就到了,三三兩兩滴聚在一起晨練或者聊天,根本就沒有一點上班的樣子。

徐立華初來也很不適應,哪有這麼工作的嘛,研究院實行彈性工作,一級二級研究員每周工作5天,而且每天都隻需要工作6小時,還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工作時間可以去吃飯,喝飲料,玩遊戲,打台球,研究院門口的24小時自助餐廳應有盡有,隨到隨吃,覺得累還可以睡覺??睡覺!!

徐立華屬於主持項目的副所長級別研究員,工作更是輕鬆,指揮手下3個項目組一幫人幹活,分別是固定電話,傳呼機,移動電話項目組,隻需要每周寫一份進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