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笑話沒人反應,林蛋大摸了摸鼻子悻悻地想,看來自己沒什麼幽默細胞啊,不過看到眾人震驚的樣子,又得意起來。
“可是就我們幾個人,這麼多東西研究不過來啊。”曹博士最先反應過來。
“各位有合適的同事朋友,都可以叫過來所裏,待遇都是1級研究員,月工資400,搬家費1000,4位都是副所長,月工資500,擁有自主招人權利。”
由小方塊組成的不同形狀的板塊陸續從屏幕上方落下來,玩家通過調整板塊的位置和方向,使它們在屏幕底部拚出完整的一條或幾條。這些完整的橫條會隨即消失,給新落下來的板塊騰出空間,與此同時,玩家得到分數獎勵。沒有被消除掉的方塊不斷堆積起來,一旦堆到屏幕頂端,玩家便告輸,遊戲結束。
這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休閑遊戲之一——俄羅斯方塊。它的發明者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及其合作夥伴。
1984年6月,在俄羅斯科學院計算機中心工作的數學家帕基特諾夫利用空閑時間編出一個遊戲程序,用來測試當時一種計算機的性能。帕基特諾夫愛玩拚圖,從拚圖遊戲裏得到靈感,設計出了俄羅斯方塊。1985年,他把這個程序移植到個人電腦上,俄羅斯方塊從此開始傳播開來。
1988年,羅傑斯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的一個展覽上看到了俄羅斯方塊,覺得非常好玩,並且發現他問到的人也都喜歡玩。作為一個生於荷蘭、在大老美受教育、在太陽國從事視頻遊戲業的專業人士,羅傑斯立刻嗅到了巨大商機。他與遊戲廠商任天堂達成口頭協議,然後出發前往莫斯科。
帕基特諾夫把俄羅斯方塊授權給了他工作的計算機中心,使其成為公有財產,所以羅傑斯麵對的談判對象是當時蘇聯政府的代表。談判過程充滿了文化、價值觀和工作方式上的磨合,最終羅傑斯於1989年代表任天堂取得了俄羅斯方塊在家用機上的授權。
羅傑斯與帕基特諾夫因這次談判而相識,並且成了好朋友,這奠定了此後許多年中他們圍繞俄羅斯方塊進行密切合作的基礎。
蘇聯解體後,帕基特諾夫在羅傑斯的幫助下移居大老美,繼續從事遊戲開發。1996年,他拿回了俄羅斯方塊的知識產權,與羅傑斯一起成立了藍色行星軟件公司,該公司獨家代理俄羅斯方塊向各遊戲廠商授予版權的事務。
俄羅斯方塊1989年才登陸FC,現在隻在蘇聯計算機中心內部流傳而已,林蛋大抄襲起來毫無壓力,等遊戲做好了,國際專利一申請,那就沒蘇聯人什麼事了,哇哈哈!
林蛋大剛和傅瓚談完俄羅斯方塊的製作,傅瓚就急衝衝地跑出去擺弄電腦了,看看時間已經快中午了,本來打算和他們吃頓飯,不過看他們個個擺弄著電腦或者遊戲機,想想還是算了。《忽悠之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