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與孩子講話要講究場合,不要在眾人麵前數落孩子。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對抗心理,不利於與孩子進一步交流。而批評或詢問孩子的“隱私”時最好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場合,私下的環境更容易減少或打消惶恐、戒備心理,一是有利於談話的進行,二是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樣有利於和孩子溝通。
2。談話要選取恰當的時機
談話要想達到目的,好的時機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應把握時機,否則就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恰當的時機一是可以詳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二是可以給孩子一個準備、思考的時間,等到雙方的情緒都穩定以後,談話進行得會更順暢。
另外,從時間上來講,生理專家告訴我們,下午5~7點是人體活動的最低期,也是補充營養和恢複體力的時機,所以最好不要在此時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或談話。不妨選擇晚飯過後,這是最佳的溝通時間。
3。說話講究方式方法
場景對話一:女兒與媽媽在家裏聊天。
女兒說:“媽媽,我的好朋友和班裏的學習委員談戀愛了!”
媽媽立即緊張地說:“啊,這一定會影響學習的,你一定不許早戀,知道嗎?”
場景對話二:10歲的女兒和爸爸在畫廊看抽象派的畫展。
女兒說:“這些畫畫的是什麼呀?沒意思。”
父親瞪著兩眼不耐煩地說:“不懂就不要發表意見,你對這畫又不了解!”
場景對話三:媽媽偷看15歲兒子的日記。
兒子說:“媽媽,你為什麼不經過我的同意,就偷看我的日記呢?”
媽媽振振有詞地回答:“我是你的監護人,有權這樣做。”
溝通是建立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要把孩子看做平等且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不是居高臨下地說教、訓斥,更不是單方麵地輸出信息,否則會使溝通產生障礙,使兩代人之間產生不可逾越的鴻溝,甚至會誘發“情感危機”和對抗性行為。
像場景對話二中,父親對抽象畫比較了解,如果他為孩子講解的話,不僅會讓孩子對父親心生敬意,還能增加父女之情。如:
父親:“你不喜歡這種風格的畫嗎?”
女兒:“不,我覺得很難看。”
父親:“我想你更喜歡寫實派的畫吧。”
女兒:“那寫實派的畫又是怎樣的呢?”
父親:“寫實派的畫就是比較具體的、逼真的!”
女兒:“啊,原來寫實派的畫是這樣的,那我更喜歡寫實派的畫。”
隻要是懂事的孩子就需要別人的尊重和理解,中學生更是如此,他們處於半成熟、半幼稚階段,有著強烈的自尊心、獨立性和成人感,對於家長的理解是非常渴望的,如果家長能在尊重的基礎上理解他們,孩子就會敞開心扉和你無話不談,那麼,你和孩子的溝通就會變得很簡單。總之,與孩子交談時,要少批評、多表揚,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其實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隻有當你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情時,才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測試:你屬於哪種類型的家長
根據你的實際情況,認真地做下麵的題。
測試一
1。你的孩子是在計劃中如期來到這個世界的,你對此感覺妙不可言。
2。即使孩子是“計劃外”的,你也會對這個小家夥的不期而至
感到非常高興。
3。你會經常和孩子在一起讀書,唱歌,並經常對孩子說他很可愛,你會細心地觀察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
4。往往在別人提醒之後,你才會發現孩子的變化和進步。你很少主動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除非孩子再三要求或者明確提出時你才會加入其中。
5。你要求孩子在家裏來客人時一定要問好,並會當著客人的麵表揚孩子有禮貌。
6。家裏來客人時,你不會主動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如問好、不插話等,並且對孩子的禮貌行為不在意。
7。你會經常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並且在遊戲結束之後你會要求、監督孩子把玩具收拾整齊,有時也會和他一起收拾。
8。認為孩子淘氣、調皮很正常,所以對此你不會采取任何措施幹涉。
9。你會經常對孩子提出自己的期望,例如想讓他成為科學家等,並且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比較合理的要求或標準。
10。你不會在孩子身上花費很多時間,認為孩子不用多管,自然能長大。
11。你對孩子通常表現出慈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