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學
家庭教育其實是一門家長與孩子互動的藝術,家長一定要熟知孩子的心理活動,不能讓孩子口服心不服,否則再嚴厲的教育也是蒼白無力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熟知孩子的心理,並懂得一些家教心理學,學會趨利避害地讓孩子健康發展。
猶太教育學中講過,切勿威嚇孩子,要麼罰他,要麼饒他,非打不可時,就使用一棵小草。
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說:“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大多數人隻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
所以,要多稱讚你的孩子,而不是隻盯著孩子的短處和不足,雖然你想讓孩子“飛”得更高,但是你得先讓孩子能夠起飛才行,所以讚美、誇獎孩子無疑是起飛之前的一段“助跑”,隻有這樣,你的孩子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
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其中的“你”指代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父親。父親在一天深夜讀到了三毛的這篇文章後留條給她:“深為感動,深為有這樣一株小草而驕傲。”三毛看到這句話時,幸福的淚水奪眶而出,然後回贈父親道:“等您這一句話等了許久,隻等您———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掃去了我在這個家庭用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之感。”
許多家長雖然天天為孩子的缺點發愁或抱怨,總是埋怨孩子不聽話、調皮等,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其實,孩子有缺點是很正常的現象,家長既不要放縱孩子的缺點,也不要對此過於緊張,更不要以“武力”幫孩子改正缺點或不足。否則,即使暫時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孩子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突然迸發出更大的問題。
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身沒有錯,隻是家長在不經意間選擇了錯誤的教育方式,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所以隻要家長做出 1%的改變,熟知孩子的心理,就可以造就一個成功的孩子。聰明的家長會給孩子聽、說、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然後使用“心理戰術”將愛子、愛女打造成優秀的孩子。
本書運用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及教育措施。這正是應廣大父母的需求,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所作為的人的方法。本書著重針對孩子的心理活動,介紹了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並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趣味性的教育故事,內容通俗易懂,實用性很強。它可以幫助父母牢牢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運用教育技巧培養出優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