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技巧 分析效果

考點全攻略

作者:劉許強 李雪鬆

【考點梳理】

“表達技巧”是個廣義的綜合概念。它是指使詩歌形象更鮮明、語言更凝練、意境更蘊藉、詩歌的表現力更強的所有方法。“表達技巧”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修辭手法,二是表現手法,三是抒情手法。

2013年高考對古代詩歌表達技巧的考查方式主要有5種:

1.(2013年高考語文安徽卷)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並加以賞析。

2.(2013年高考語文天津卷)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

3.(2013年高考語文湖北卷)前人評此詞,稱其“飄逸”。請結合“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兩句作簡要賞析。

4.(2013年高考語文湖南卷)簡析首句中“淨”字的妙處。

5.(2013年高考語文重慶卷)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麼手法?

以上5種題可分為提示問和非提示問兩類,提示問是指題幹中有限定具體分析角度的提示語的問法。第1~4四個題都是提示問類題,第5題為非提示類問題,即隻在題幹中以“手法”一詞標示是分析手法題,不再有其他任何限定具體分析角度的提示語。

【解題技巧】

一、使用規範的、專業的名詞術語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或表現手法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麵:

1.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懷),借古諷今(借古喻今、詠史言誌、借古鑒今、借古抒情、懷古傷今),托物言誌(托物寓理),用典抒情。

2.描寫手法。主要是指景物描寫。包括襯托——正襯、反襯(如以動襯靜、以聲襯寂、以明襯暗、以樂景襯哀情),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對比描寫,白描,細節描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側麵描寫(如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側麵虛寫或曲寫(如以對方寫自己、以自己寫對方),寫景手法(襯托渲染、層次安排、運用修辭、想象聯想、色彩描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結合、遠景近景、動靜結合、明暗結合、虛實結合、點麵結合、工筆細描、粗筆勾勒、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3.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對偶、誇張、對比、雙關(諧音雙關)、設問、反問、用典、疊字、互文、反語等。

4.篇章結構。包括開門見山、小中見大(以小見大)、首尾呼應(前後照應)、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畫龍點睛、承上啟下、起承轉合、情景分寫或合寫等。

二、按照程序、模式答題

步驟一:用術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明手法)

步驟二:結合詩句具體闡述這種手法是怎麼運用的。(闡運用)

步驟三:此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麼形象,或表現了什麼主旨。(析效果)

如2013年高考語文遼寧卷第8題:“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這是要求對“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一句的妙處進行分析。竹梢隨風擺動在茶碗中有倒影,風吹竹葉的聲音與嫋嫋升起的煙縷相伴而來。可以看出這一聯的畫麵感與動感比較強烈。考生要著重對“細從”“輕逐”這兩個動詞進行分析描述。通過具體分析,即可分析出這一聯的妙處在於其營造的動態感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答題時可以按步驟答題:這一聯運用了全聯視聽結合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步驟一)。“梢影細從茶碗入”準確地描繪了茶具間光影的變化;“葉聲輕逐篆煙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葉聲與煙縷升起相伴的動態美。(步驟二)這一聯生動地描寫了作者的所見所聞,表現了竹軒環境的清幽和作者生活的閑適。(步驟三)

三、準確答題二原則

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

1.分問則分答,合問則分點回答。如2013年高考語文江西卷第14題第(2)小題:“指出‘聽我楚狂聲’和‘富貴非吾事’典故的出處。詞人借它們分別表達了什麼情思?”這是一道分問題,命題者把出處和用意這兩個要點分解為兩個小題。對於這類題,考生要依照問什麼答什麼的原則作答。而2013年高考語文天津卷第14題的第(3)小題“請舉一例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是一個合問題,是將分析虛實相生手法涉及的三個小問題“哪些句子是虛寫之景?哪些句子是實寫之景?虛寫之景與實寫之景有怎樣的關係?”合成一個大問題。對於這類試題,考生則要堅持分步分點作答。